毛笔与风格
本帖最后由 台山画廊 于 2019-12-8 19:52 编辑右边的“北”字是弹性足的毛笔所书,左边是羊毫所书。
“北”字第三笔为提笔,两者起收笔变化完全不同,硬毫聚锋能力强,易于产生棱角,提到最后,线条仍光洁完整,软毫则难以做到这一点,故软硬毫对应的风格也不同。
何绍基喜用长锋羊毫,临《争座位帖》的起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做点小动作,以迁就长锋羊毫的特性,这意味着他临二王,若用长锋羊毫为之,亦必多取涩势。
再看林散之临米芾行书与临怀素《自叙帖》,行笔偏涩,这是对工具特性的发挥。
长锋羊毫无法表达出斩钉截铁的效果,也就不必强行去迁就所模仿的对象在这方面的表现;反过来,你喜欢某种效果,就要去选择相应的笔。如同是凿子,凿木凿石凿铁,皆对凿子的材料形制有不同的要求。
不择纸笔,是对各种纸笔的特性熟悉后的选择,可最终个人仍有所偏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