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Sample Text没能到已经非常遗憾,上网又晚更......华禹的我基本与永健看法一致,很好的书卷气息中可以走得朴质一些,少一些华丽,但不宜太极端,走得太野.宏全的印没照好,但刻一些古玺的找一下感觉对章法布局乃至用刀上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书谱》已经有些感觉,能用这种感觉创作已经不错了,大家已经能看出出处。云临的一些长笔弱了,这种写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了华禹的影响。兴江大概和一没能动笔。能看到的就说这些了。Sample Text[ 本帖最后由 中土 于 2006-5-4 09:40 编辑 ] 原帖由 中土 于 2006-5-4 09:35 发表
Sample Text没能到已经非常遗憾,上网又晚更......华禹的我基本与永健看法一致,很好的书卷气息中可以走得朴质一些,少一些华丽,但不宜太极端,走得太野.宏全的印没照好,但刻一些古玺的找一下感觉对章法 ...
难得呀,中土一发言,四周都充满花香呀!! 在初学者发这通帖时,我正在南冥处下载陈忠康、白蕉的作品,并和南冥交换看字和学习借鉴的体会。其实初学者提出将秀雅(什么是书卷气还有争议)进行到底的方向,老布指出的三点不足,我的意见,南冥都是知道并认可的,大家在认识上基本是一致的,包括我们大家也缺少这样的努力。这次老布的这三点意见建议很切实。的确如此,拿南冥过去的作品和现在作品比较,结构字形用笔的改变的确不是很大,为何?主要是手上顺有功夫习惯性地抄写,少了系统临习进一步规范气质和增强气韵及有效有益的借鉴、吸收、消化。南冥这“写”的功夫我还远未达到,目前尚处于临习阶段,刚学会把字写小,所以有点小笔写大字的不当感觉。中土要想知道我受谁的影响,那就是近来受了点陈海良的影响,半路出家工夫不到只能先实用找点速成捷径的感觉,一边又深入到书谱、阁帖、十七帖中去。因手不逮,我还更想学习写变化丰富但含蓄内敛的字,并且先写到位了有到位的感觉再说其它(当然也不绝对割裂开),这就是我当前的学习方向和路数,不知对否,请朋友们指正。 如此讨论,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