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民品读会”暨钟国康《金字招牌》作品分享会
本帖最后由 钟国康 于 2015-6-14 08:14 编辑█深圳“全民品读会”暨钟国康《金字招牌》作品分享会
--------------------------------------------------------------------------------------
满纸起雲烟,风生染我襟,
痴狂任取笑,直道白云心。
钟国康/文
尹昌龙/文(博士)
深圳是座现代城市,满眼都是高楼大厦,都是红男绿女,都是时尚新潮。在这样的城市中,再来看国康先生的书法作品,仿佛就是个例外。他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刻意要走向现代的背面。无论是其金石之学的追求,还是点线之间的郁郁古风,都像是在寻求与遥远年代的联系,而这个年代因为遥远,自有其迷离与深邃。记得国康先生书法作品讨论会也是开得很遥远的样子,那是一个下午,在人潮涌动的华强北,在充斥着电器与时装广告的商业街。虽然也在这个城市,也在身边,但仿佛有点不可触及的距离。这是我们城市的另外一种趣味,另外一种生存以及另外一种文化。而这背后是一座新城市成长的无限的可能性。
国康先生的作品可谓古意盎然。他的作品执意要建立与传统的联系,无论是其构设的意境,还是流动的线条,都指向一种似乎已经中断的美学史。
其清瘦,其洗练,其遗世独立,其虚实之间,无不昭示传统中国文人的风范。
书如其人,国康先生的君子之风,儒雅之气,似乎在验证着其书法的精神。
汉字以及汉字所承载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已经使书法艺术成为地地道道的国粹,讲书艺的创新也好,革命也好,断断离不开传统的给予,否则,书法艺术也将因失去传统的人文资源而流于平面化。从这种意义上讲,书法艺术的发展关键不是抛弃传统,而是重新认识传统、发现传统、开发传统。对传统的每一次开发,就是对书艺的每一次发展。问题是,传统往往不是被开放,而是被闭锁,以至国粹流于枯竭,成无源之水。从这种意义上讲,国康先生的“古意”,可以视为重返传统的文化资源,从传统中找寻当代书法艺术的灵感与出路。古意的背后,是满篇浮动的灵气与生机。有意味的是,在岭南,这个中华传统文化的边缘地带,传统反倒有了承续的可能性,这种对传统的坚持与某些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对传统的背离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国康先生的古意,也许正说明在率先奔向现代化的岭南地区,文化上的一种值得注意的动向。正是古意,使现代化有了本土的含义,使现代化成为复数。
艺术充满张力,充满想象,并独树一帜。英武之风与文人之风相融合,大约是其“古意”之所在。有乐山之仁与乐水之智,而坚定与变化尽显其中,这是国康先生的境界。
国康先生生于当世,而汉唐精神与魏晋风骨又含蕴于心中,他通过书法艺术在当世与传统之间所构建的联系,将有其独特的文化启示。为此,我们向国康先生致敬。
为深圳篆刻家创意达人钟国康(寄缶庐主)《金字招牌》南山书城首发式,鸣手枪诗。
紫藤山/文
----------------------------------------------------------------------------------------------
人世间
染苍茫
有那豪杰
千万人往
人云我不雨
你美俺国康
直抵黄龙府窟
要以情性张扬
当年铁笔吴昌硕
颠倒书画意未央
去西泠
步陇上
操刀如虎惊时尚!
-------------------------------------------------------------------------------------------
----------------------------------------------------------------------
黑白人群鼎沸欢,遥山远树才成点;林泉枫叶水流红,斗换星移光烈闪。 网络回帖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