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01


第二点:邱振中先生的粉丝或学生说:用不实之词给人家身上泼脏水,就是学术上的骂人。同时又假惺惺的说:批评对方在学术上历来欢迎,我也主张。欢迎那种据实而说,有理有据的批评,欢迎那种对事不对人的批评。

这就奇了怪了!评批的即是以邱振中的名字举办的展览及其作品,离开邱这个人还何谈展览及作品这件事?!此其一。

其二,什么“不实之词”啦,“据实而说"啦,“有理有据”啦,就像网友说的那样,全都是“空口说白话”!

只有具体指出哪些是“不实之词”,哪些没有“据实而说",没有“有理有据”,才是具有说服力的反批评。

否则,就是拒绝批评、构陷批评的托辞。完全是乡愿的那套作派——耍无赖!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03

第三点:从上面的有关内容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邱不具备大师级人物的水准,并且具体说明了原因。

也有一些人认为邱是大师,是开宗立派的人物。有网友追问道:“开的什么宗?立的什么派?欢迎详尽阐述”,但却没有任何人说明理由。



(说邱是“开宗立派”者到处以不同的马甲撂下这句话后,逃之夭夭无有下文)。

有网友一针见血提出:
由于此展由范迪安先生学术主持,在学术上有讨论具有意义。即兴想问两个问题:一、这次展出了邱先生二十五年前的当代艺术作品《待考文字系列》等,这是生成还是起点?

二、这次又展出了邱先生二十五年之后的许多传统草书近作,这是起点还是生成?

于是进而问:

起点是书写的本质?还是生成是书写的本质?书法艺术与当代艺术没有界限而具有同一本质?你到底在作书还是画画?


而邱先生是以理论见长的书法家,难道他的理论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释不了?!还是他身边就没有一个懂得理论的人?!

那些邱的粉丝或学生维护老师的尊严之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离开学术论辩的主题,找一些毫不相干的东西来说事,是无能为力作反批评?!还是对于邱的批评的网络文论根本就没看明白?!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05



截图于中国书法网论坛

和歌:鄙人欣赏楼主对名人及言论不迷信的态度。http://imgstore01.cdn.sogou.com/app/a/100520032/e179

只可惜,中国的艺术界尚未形成真正的批评市场。
才有了而今许多人造谣惑众的空间。http://imgstore01.cdn.sogou.com/app/a/100520032/e134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07

第四点:在邱振中的粉丝或学生看来,具有教授职称的人,是不能领受批评的。否则即是否定“其学术地位”,“一钱不值”。难道提到事物的反面就是说三道四,难道邱先生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吗?!他的作品和展览表面光鲜的背后见不得人吗?!错了!你们都见过银币的反面吧!它的图文有时比正面还精彩。邱先生早年勤奋好学,天资聪明,多才多艺。当今哪一个搞艺术的人,有邱先生这样的造诣?!这就是人们不怎么了解的反面中的那部分。当然,好汉不提当年勇。二三十年过去了,再搞了一个名为“起点与生成”主题展,且到处去巡展。观众无疑会追问何者起点?何者生成?而邱先生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对许多网友的质疑追问,置之不理。他的粉丝或学生的一系列发言,就像网友说的那样,其实是在帮邱先生的倒忙——毫无学术性的胡搅蛮缠,不值得一驳。对于他的粉丝或学生的种种表现,人们不禁要问:是他的学生或粉丝落伍了?还是邱先生落伍了?!人是不能终究活在过去的。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08


友墨斋:邱先生如果真那么想"留名"的话,估计大概差不多是留不下什么名的吧。
丁肇中教授说过,为拿诺贝尔奖工作是危险的。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12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15-5-31 20:16 编辑



初学乍练一俗手:不太明白楼主跟邱死掐的用意?是因为你潜意识里真觉得邱在将来的书法史中会有一席之地吗?
他只是浮云而已,干嘛要把时间浪费在他身上呢?
他玩儿的跟你玩儿的不是相同意义上的书法,如果有人愿做他的死忠,随他去好了,教主都是浮云,我就不信他的粉丝还能升天?
你老是这么跟祥林嫂一样碎碎念,是很奇怪的行为,显得你既偏执又弱势,以后别这么折磨自己了,好不好?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17

第五点:邱振中先生既然属于公众人物,人们对其品头论足,大致属于社会责任范畴的事儿。更何况展览是公开行为,网络批评也是公开的行为,何谈“在这里做见不得人的事!”?!又何谈“网络挑战不公平”?!

按理说,邱振中的展览是在向社会公众提交一份考卷,如同论文答辩,公众如同考官,在极力找出来在展览作品水平中所表现的问题进行追问抑或质疑。而当事人不仅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且还要证明质疑追问是错的。否则能过了社会检验(答辩)关吗?!更别说过历史检验这个关了。

不知是邱先生的展览报道的力度不够,还是观众和专业人士对展览不够关注,或者某些人想把大师的标签贴满?!邱先生的展览4月在杭州巡回展,5月又将在南京举办巡回展。

很多事物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但铺天盖地的宣传无疑是拔苗助长。书法是中国文人必备的修养。古代的书家要么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如颜真卿,苏东坡,康有为等,为治理国家鞠躬尽瘁(过去做官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贪污,发横才)。要么隐居山林,修炼自我,超然洒脱。

邱先生的展览有官方主导,出版商,画廊老板操作,此举完全违背中国文人的信条。他的艺术已经背离了传统。背离的不是传统的书法,而是传统文人高贵的品德。因此。他的作品尽管价格可能很贵,但是品相不贵。

中国书法的历史是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单纯写字的人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文艺明星。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19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12
初学乍练一俗手:不太明白楼主跟邱死掐的用意?是因为你潜意识里真觉得邱在将来的书法史中会有一席之地 ...

乡愿 :中庸之道——儒家视之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鲁迅通过对“叭儿狗”的形象的描绘,揭示了这种劣根性:叭儿狗“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

鲁迅说:“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

鲁迅还说:“强盗抢劫时候,巴儿狗就温顺地,每当强盗挨揍的时候,‘公允'的巴儿狗就会出来叫唤几声。”

——引自网络一笑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20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19
乡愿 :中庸之道——儒家视之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鲁迅通过对“叭儿狗”的形象的描绘,揭示了这种劣根 ...


初学乍练一俗手:你要这么说,我就无可奈何了。
一般说来,强盗都是蒙面匿名,正义之士都是坦荡荡,你觉得你们现在谁更像强盗?
小时候听评书,两军阵前在开打时都要问来将何人?因为枪下不死无名之鬼,看你们的意思是生死都是蒙面?现在叙利亚伊拉克倒是有不少你们的战友也酷爱蒙面,你们有机会可以切磋切磋。
希望你们这些自认为正义的化身能坦坦荡荡曝出身份证上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这样起码在身份识别这一点上能跟邱形成公平竞争的态势。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15-5-31 20:23


友墨斋:大家主要还是比较关心学问的本身undefined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邱振中批判——之四网络论辩、之五乡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