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碑』全图鉴 (拨号上网莫入)
汉代是中国书法史的鼎盛时期,汉承秦制,朝廷官方文书以篆书为主,民间及下层官吏以隶书通用。因隶书比篆书省易,且书写快速使用方便,富于旺盛的生命力,促使上层统治者在诏书、金石刻辞及官方文件中使用,推动了文字的发展,致使隶书成为汉代的主要书体。汉代流传下来的隶书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墨迹,书写在帛书、竹木简牍上,书写时间贯串于整个西、东汉。主要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木牍,甘肃居延、武威、敦煌出土的竹木简牍等几十万字隶书。另一类是碑刻,书写年代除了『杨□(上日下童)买山地记』『五凤二年刻石』『□(上鹿下水)孝禹刻石』等少量西汉刻石外,大量的是东汉碑刻隶书,流传至今有『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张迁碑』『华山碑』『曹全碑』『石门颂』等三百多种。一九OO年以前,由于汉简墨迹隶书尚未出土,最能代表隶书成就的,则是东汉碑刻隶书,清王澍曾评:一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礼器碑』全名『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名『韩敕碑』『修孔子庙器碑』。东汉永寿二年二五六一刻。隶书十六行,行三十六字,碑阴碑侧均完好。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乙瑛』『史晨』合称庙堂三巨制。此碑用笔变化多端,方中见圆,结体平正中见险绝,线条粗细轻重分明,笔力强健,瘦硬如铁。清王澍评此碑:『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备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为奇绝』。清方朔评『盖此碑之妙不在整齐而在变化,不在气势充足而在笔力健举』。郭尚先评:『汉人书以『韩敕造礼器碑』为第一,超迈雍雅,若卿云在空,万象仰曜』。清杨守敬评:『兼之者惟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唐褚遂良楷法出于此碑。
此碑明中期拓本,据王壮弘考证:首行『追惟大古』之『追』宇末捺未与右石泐相连,『古』字石泐仅微连及字画。重刻本『育』下一字刻作『孔』字,且完好无缺。现以明拓本付梓,以飨读者。
【艺术中国 HTTP://ARTX.CN】
【计70张,详情请见:http://www.artx.cn/artx/detail.asp?id=958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