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康 发表于 2014-6-13 17:43

聆听超越的声音

本帖最后由 钟国康 于 2014-6-14 05:45 编辑

聆听超越的声音
http://www.ssrb.com.cn/uploadfile/201012/20101205014701452.jpg
http://www.ssrb.com.cn/uploadfile/201012/20101205014701405.jpg
黄永玉
http://www.ssrb.com.cn/uploadfile/201012/20101205014701768.jpg
贾平凹印   

    ●本报记者 张军璞 文 /图

聆听超越的声音
    (这“大屎”二字,不好,下面我用这 “ # # ”两个符号代替它,否则会流鼻血的……。)--------------------------------------------------------------------------------------------------------------
    五短干瘦的身材,一身棕黑色的皮肤,眼睛深陷,鼻孔大而朝天,嘴唇很厚,胡子稀疏,眼镜经常戴在额头上,一条黑色绳子拴着手机挂在脖子上。这就是我国著名篆刻 “ # # ” 、书法家钟国康。    在中国书坛,钟国康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说他“标志”,不仅因为他相貌丑陋,也因为他天马行空、不修边幅的性格。但真正让钟国康成为名家的,则是他的艺术水准,是他对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理解,是他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书法气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气场,这个气场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艺术芳香,更是一个艺术家对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皈依。    人物名片:钟国康,1957年出生在广东省雷州市九龙山脚下的生产建设兵团农场,是中国第一代农垦子弟。我国著名篆刻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羊城晚报》“联名得意”专栏作者之一、深圳市设计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钟国康书法篆刻集》、《寄缶庐之印存》、《钟国康信札及小段》等。    1 外表永远只是“烟雾弹”    钟国康从来都当自己是丑人,他胡子稀疏,总是穿一身黑衣服,一副墨镜,一双永不擦拭的白色皮鞋。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从不用梳子梳头,而是喷了发胶后,用双手的十个手指,一起用力往后脑勺推,看起来永远都像一头灼灼逼人的雄狮。    在和钟国康的接触中,记者能够感觉到,他是个孩子气和血气都很旺盛的人,他似乎刻意装饰的外表下,隐藏着的则是他的人生精华。钟国康知道,丑与美,只是代表一个人外表的一个符号,并不能映射人的内心世界,外表永远都是“烟雾弹”,影视明星靠的是身材和长相出名,他只是一个书法篆刻家,出名的永远不可能是他的长相和他的肉体。有形的肉体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无形的精神生命才能穿越历史时空,成为一种永恒的东西,这种精神生命就是钟国康的书法和篆刻艺术。钟国康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可以用来概括他对艺术的专注程度:“我个人的形象设计,只用了我0.1%的时间,而对艺术的追求,我整整用了99.9%的时间。”    2 书法篆刻能告诉人们很多    书法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能告诉人们什么?显然,没有多少人去关注这样的问题,更没有多少人去想这样看起来很傻的问题。有很多人喜欢买名家的作品,挂在家里是图一个居室的品位,至于这书法写得好不好,似乎很少去关注。    在这件事情上,钟国康很较真。看到他不喜欢的作品,不管是谁的字,他都会劈头盖脸地称之为“垃圾”,似乎是一个文化卫士。当然,钟国康对自己更较真,甚至是很苛刻。他对每一个汉字的结构、笔画的研究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他拿起石头就刻章,从来不打草稿,甚至是反着刻,盖下去才是正的,被文学大师贾平凹称为“可怕的钟国康”。    钟国康经常评价自己的书法有骨有肉,有血有皮,像他给一些建筑物题写的牌匾,力透匾背,确实像男子汉,能扛得住、立得稳。他有时把一个字写成一团,像一个勇士紧握的拳头,有时把几个字写得黏在一起,像一群人团结在一起做攻击前的准备一样,很有张力。    钟国康用的墨是他自己调制的,有酒、有茶、有纸屑、有植物和矿物质混杂在一起,奇臭无比,每每人们走进他写字的房间,都会被臭气熏得难受,但钟国康说这就是他的习惯。钟国康使用的印泥有两种,一种是朱红的,一种是墨红的,这两种印泥都加有钟国康的DNA,有他的头发、指甲等粉碎在里面搅拌而成。钟国康戏称:每件作品里都有他的DNA,每件作品都是他的孩子。    “书法能告诉人们艺术,书法能告诉人们精神,书法能告诉人们人生的价值,总之书法可以告诉人们很多。”钟国康说。    3 写书法就是在演绎人生    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个“书法演员”,因为钟国康写书法,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演出,围观的人越多,他就会写得越精彩。他笑称:写书法就是在演绎人生。    钟国康写字时,用一支被他做了手脚的长锋毛笔,大部分是涨墨,像泼水那样的;一些字如风雨,他使用“吊”笔,让墨滴成,笔根本不落到纸上,字显得很空灵。一些需要用力的笔画,他像用扫把一样地使用“飞白”,就是人们常说的“仓锋”。总之,写一幅书法,就像他演出的一场戏。为了使书法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他用涨墨写在宣纸上,让墨按照自然流向涨一会儿,然后再用纸巾瞬间吸干,笔画立即变成了金石味。字写好半小时后,笔画还在变,像一个个生命体,在寻求自己的美丽生长空间。钟国康还在长久的实践中找到了一种书法和篆刻的新的章法,这种章法区别于传统书法的“留边”,钟国康把每个字写得都很膨胀,打破了书法边框的概念,让书法涨满每一张宣纸,每个字都好像一个个膨胀的生命。    钟国康写字看似即兴表演,而实际上是探索了几十年,阅读了无数古代和现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之后,寻找出的一个空白点。如果一定要为钟国康的书法找一句恰当的评语的话,用“水落石出,戏墨成书”似乎比较贴切。    4 我要超越自己到一百岁    “他把书法玩得比古人还经典,比现代人更疯狂”。这是很多人对钟国康书法艺术成就的评价。在记者看来也是这样,在钟国康的篆刻作品里,看得见书法的墨意;在他的书法作品里,看得见石刻的痕迹。不仅如此,他颠覆传统,永远走创新之路,更是他区别于一般书家的最明显的标志。    回望钟国康40多年的书法艺术之路,他几乎每年都在颠覆传统,颠覆他自己。每次颠覆,他都会像永久失去自己孩子般的疼痛,纠结和挣扎总让他夜不能寐,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颠覆就不是他了。    钟国康认为,作为一个书家来说,对传统的东西当然是充满敬畏,但不能被束缚住手脚,要站在传统的肩膀上,不断超越自己,铺设自己不同的“艺术轨道”,否则就永远走不出古人,也走不出自己。在超越的过程中,也许每一次超越都有风险,但一定要坚持,“生”不一定是倒退,“熟”不一定是前进,在生生熟熟中完成艺术的升华。    40年来,钟国康没有一刻停止超越。他是一个心急火燎的人,好像老天爷天生就欠着他时间,永远都是十万火急的样子。所以在他40余载的艺术生涯中,他对时间的利用率,一定是与他同年龄段的艺术家的很多倍,这自然也成就了他的“高产”。现在,钟国康两三分钟就可以刻好一枚印章,两三天就能刻一箩筐印章,高峰的时候,他一天可以刻60多枚印章,一个晚上可以写60多幅书法作品,让同行直咋舌。让我们来简数一下“数字钟国康”:40年里,他有12年给自己判了有期徒刑,足不出户,几乎与世隔绝,潜心研究他的书法和篆刻;40年里,他用坏的刻刀有200多把,用掉的墨水有7300多公斤,坏掉的毛笔有1000多支,用掉的宣纸有120000多张,刻了1—20000多块石头。    “我要超越自己到一百岁,在人生的高速公路上永远驰骋。”钟国康认真地说。他明白艺术生命本身的终极含义,他在混沌无序的物欲世界中勇敢跋涉,寻觅属于他一个人的精神家园。    钟国康作品    ■记者手记    被大师温暖    “吃饭的时候,你去哪里了,我到处找你。”这是钟国康见到我时,说的第一句话,语气中带着关爱。    我诚惶诚恐,也感觉到了温暖,急忙解释。他说没什么,只是想跟我聊聊而已。    我最关心的,还是他答应为我刻印章的事。原本他是要回到深圳后,再帮我刻的。但他突然变卦了,说要连夜给我刻好,说是怕回到深圳后忙起来,就不知道是哪门子的事情了。    钟“ # # ”为人家刻一枚印章,有时要价两万元,有时三万元。我故意拿了两块石头过去找他,一块要刻姓名章,用白纹的;另一块想刻闲章,用朱纹的。我估计他能给我刻一枚我就谢天谢地了,没指望他两枚都刻。    他看了我的石头,说:“我只能给你刻一枚。”我有些失望,不过早有思想准备。他手里的刻刀舞动如飞,说话间,一枚姓名章已经刻好了。“把那块石头给我。”我很诧异。他不紧不慢地说:“我一般只给人家刻一枚的,算你面子大,还要给你刻朱纹,我很少给人家刻朱纹,朱纹很难刻,况且你这块石头这么袖珍。”    我很不好意思地站在他身边看他刻,果然比大块的石头刻起来要费事得多。他给我刻的是“牛蹄痕”,方寸之间要容纳这三个字,谈何容易。但我看到他特意在“蹄”字上面多加了一个笔画,他说:“越是小,我越是要挑战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    闲章也刻好了,他先是把印章沾上印泥印在白色宣纸上,让我看看满意不满意,接下来他打开事先准备好的一本装帧精美的书法小册子,把印章盖在上面,还认真地用毛笔题款,然后又写了一幅书法“璞山种玉”送给我。    对于这样的礼物,我感觉到了它钢铁般的重量,不知道要说什么感激的话。    离开“ # # ”房间的时候,他还在挑灯夜战。我的心头掠过一阵暖流。
http://www.ssrb.com.cn/News/ShiShi/2010/1205/141529.html

寒巢___寒石 发表于 2014-6-13 21:07

国康具有大师的闯劲,在书画文化领域不作为的今天,国康的意义是划时代的;给书画人注入了要用作品说话,凭实力说话的一剂强心剂。
=========================给那些张口精英,闭口顶层设计的号称权威者以警醒;华山并非一条道,条条大道通罗马;{:1_244:}{:1_244:}

钟国康 发表于 2014-6-14 05:45

{:1_122:}{:1_12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聆听超越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