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见证
发表于 2014-6-20 09:45
热烈祝贺“【砚田寸耕】-----徐圭逊老师网络书法展 ”圆满成功!
大篆拙中有趣
行楷巧上生雅
行草古拙质朴
对联巍巧气象
纵观作品
楷中求矩
篆中生锋
隶中出古
行笔草势
杂然其间
风味迥出
令人称奇
欲求徐老师作品学习,或题“千禧阁”斋号珍藏,并赐作品集欣赏为盼为谢!
此
礼!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环西路888号万邦集团孙存毅
邮编:225500 13505267076
三水见证
发表于 2014-6-20 09:47
热烈祝贺“【砚田寸耕】-----徐圭逊老师网络书法展 ”圆满成功!
大篆拙中有趣
行楷巧上生雅
行草古拙质朴
对联巍巧气象
纵观作品
楷中求矩
篆中生锋
隶中出古
行笔草势
杂然其间
风味迥出
令人称奇
欲求徐老师作品学习,或题“千禧阁”斋号珍藏,并赐作品集欣赏为盼为谢!
此
礼!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环西路888号万邦集团孙存毅
邮编:225500 13505267076
sszfzzm
发表于 2014-6-22 14:12
{:1_277:}{:1_281:}
挚爱丹青
发表于 2014-6-22 17:04
学习
祝福
金江老爷
发表于 2014-6-22 23:31
有古气。。。。
吕金德
发表于 2014-6-23 11:22
笔苍墨健
碑帖一炉
热烈祝贺
如能获赐作品集学习,不胜感激。
{:1_277:}
百花草堂
发表于 2014-6-24 19:05
{:1_277:}{:1_277:}{:1_281:}{:1_281:}
道法自然 复归于朴 ---------徐圭逊老师书法展观后
看 了徐老师的书法展,受益良多,徐老师书法这种质朴沉厚的境界,是很有感染力的,让人一看之下,就能抓人,有亲和力,有辽阔感,让人能走进去,并且品味不尽。总结起来,我觉得有几点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
1. 表达质朴自然,书写随情适性。 徐老师的作品,在以前我也见过一些,在《中国书法》上,也读过徐老师的专版介绍。包括这次展览的作品,没有拼接和刻意制作的作品,都是自然书写,随意表达,字体一任大小,自然错落,笔势流畅,起伏承转,毫不鼓弩为力, 无怪异,去奇崛,一派正大沉厚之气,整体气象浑然,质朴沉厚,所谓道法自然,其斯之谓欤。
2. 碑情帖意,熔铸笔间。 徐老师身处苏杭幽美之地,故其心性不能不受环境之陶染,其笔墨间之宛转,气象之流利,盖得之于苏杭之山水。徐老师面相宽厚,性情豁达,古道热肠,其书法之质朴厚重,当源自于性情。前者通于帖意,后者融于碑情。所以徐老师之书法艺术,贯通碑帖,融汇南北,实是地利、人和之所归也。此亦是书者难能而可贵之处。 徐老师作品中,碑法用笔较明显者,如19楼“得大因缘”联、20楼“花香书凉”联、21楼“诗文功德”联、26楼“夕阳凉月”联、29楼“养德胜金”横幅、49楼“观世自在”横幅等,多侧锋切入以透气取妍,而以中锋沉实行笔,使中段厚重有力,入木三分,所以徐老师大字气象宏阔,得质朴大方之气,令人赞叹。
3、信札书写,让书风回归日常生活情趣的表达。 徐老师的作品中,有几帧是信札形式的作品。用笔精致,书风流丽,如江南小桥流水,令人心生喜悦。书为心画,书法者,说话也,即用书写来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古人流传的经典作品,大多为日常书写的手札。因其毫无拘束,信笔写来,反而自然天成,真切感人。我觉得徐老师这些作品,让书写回归日常生活,回归到如家常说话一般,那也许是书法的至高境界。如果我们能让书法更自由些,更自然些,更贴近生活写,更自在些,就像日常说话一般,也许书法的峰顶就遥遥在望了。 一些随感,请徐老师指正。求徐老师作品收藏学习,谢谢!!
斋号:野鹤闲云居
百花草堂
发表于 2014-6-26 08:12
{:1_277:}{:1_107:}
薛翰
发表于 2014-6-26 19:00
{:1_107:}{:1_107:}
薛翰
发表于 2014-6-26 19:00
{:1_107:}{:1_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