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布坤 发表于 2014-4-2 10:36
管布坤 发表于 2014-4-2 10:36
管布坤 发表于 2014-4-2 10:37
管布坤 发表于 2014-4-2 10:37
管布坤 发表于 2014-4-2 10:38
肇于自然 势于妙合_____ 赵月秋其人其书唐明全 月秋是当兵之人,大凡当兵之人必有担当之为。我也曾是老兵,也同样爱好书法,对于当兵人的性格和情怀了然于胸。当兵的人担什么,担任的是光荣的使命,担负卫国之责,承担了比常人多得多的责任与义务。大凡当兵之人,只要想做,基本就没做不成的。那是毅力的体现,是不言败的气度,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的最好诠释。月秋的书法,笔画之起始,线条之坚定,布局之大气充分体现了当兵的气质,这样的气质不是盲目的,不是唯我的,而是在吃透古人的书法精髓之后的散发,千军万马呼之即出,大好江山尽收眼底。我佩服他的胆识和气度,小小年纪对于书法的理解相当惊人,他的书法学识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范围。这让我想起了古人,从流传至今,被普遍公认的古代那些大书法家,其书法的集大成时期多半就是月秋这样的年龄。月秋的书法在多次全国大展中入选获奖,已经足以让一定的世人记住他的名字,也让许多书法道友可以循其之道而为之。月秋的书法成就一定程度上沾了部队的光,也可以说是部队成就了他。部队领导的支持关心也让月秋这棵种子有了良好的土壤,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部队是阳,月秋出生在大理得以文化之滋养,广吸了阴,这阴阳俱佳,形势必出矣。这也许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体现,也顺应了自然之法则。月秋还年轻,书法之路还很远,书法也是个无底洞,没有尽头。他也在不断的探索,在最大限度地与古人拥抱,我们期待他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行走,路更踏实更坚定,走的更远。 2013年11月8日于金江飞白轩 (作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网络书评家)管布坤 发表于 2014-4-2 10:39
管布坤 发表于 2014-4-2 10:39
管布坤 发表于 2014-4-2 10:40
管布坤 发表于 2014-4-2 10:41
【话月秋】 张耀虎善草书者,皆须有丈夫气,侠者气。丈夫者,不拘小节,有心怀磊落之质。侠者也,豪迈胸襟,存策剑长啸之风。纵观古往善草之人,皆有二气。草书为书中难以驾驭之体,难于线条控制得体。我言“作草若打拳”,若出拳,拳拳得力,收放自如,便为好拳手。草书亦然,成此境界,便可成家矣。如上所言,观一人之作品,亦复如是。月秋成就此体之状,亦得此道。月秋其人,军旅出身,自有丈夫之气概,侠者之襟怀。其草书初师二王,得二王之笔法,内敛之气格。运笔娴熟,基于大量线质之锤炼,料想付出之艰辛。月秋军旅之初在长安,我亦居长安,故而月秋时而做客陋室。其举止磊落,便见君子之风。言语谦和,使见涵养之深。与之交往甚欢,论书艺,话书坛。后南归故里,纵为边陲,因之网络便捷,迅息易得见。时见月秋发作品于微信,或酒后纵笔挥洒,或闲来静对先贤以抚古,或丹青以题字,无不精彩。其南归后,书势一变,较长安时体势开张,连绵不绝,运笔动作丰富,成大草矣。我亦作大草,草书发端,至今近两千年,善大草,通此道,有性情者,不过十数人,为芝、大令、旭、素、鲁直、青藤、青主、觉斯、枝山而已。大草难,难于势,难于与古人异,非常道也,需躬行毕生,通晓古来此法殊同,分辨方知“书分五体,唯草称圣”之叹。我与月秋,因书而识,而知,时谈书事,人生一乐。 张耀虎 癸巳冬至 (作者为中国书协会员,青年书法家)管布坤 发表于 2014-4-2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