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爱丹青 发表于 2013-12-30 14:15

本帖最后由 挚爱丹青 于 2014-1-20 16:11 编辑

热烈祝贺【笔触大唐】龙开胜书唐代诗文作品展在西安美术馆圆满成功!

纪伟 发表于 2013-12-30 14:22

{:1_277:}{:1_277:}{:1_277:}

宣城人 发表于 2013-12-30 16:19

名家大作 书法大片!过瘾!{:1_277:}

松石斋 发表于 2013-12-30 19:27

{:1_277:}{:1_277:}{:1_122:}

松石斋 发表于 2013-12-30 19:30

祝贺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依世无悠 发表于 2013-12-30 20:04

时至岁末,叶总给我们带了视觉书法盛宴,而且是书坛重磅人物:龙开胜先生。
观后很是震撼:其一是大幅书法作品《滕王阁序》,用流畅的行草写大字,巨幅尺寸,而整个章法如此协调统一,大字中穿插小字,突显书法功力和用笔的驾驭能力;
其二:书体多样有行草、隶书、墓志碑帖类;
其三:作品形式创新,下了很大功夫,把书法艺术和视觉感受充分的考虑,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其四:用笔让我折服,我仔细看了作品中的某些字,下笔,提笔,转笔,接笔,提按,真是绝了,字的流畅,结构的合理,造形的准确,无不体显一位大家的实力和功力!{:1_107:}
祝贺展览圆满成功,感谢叶总辛勤报道。{:1_277:}{:1_277:}

丹青散人生 发表于 2013-12-30 23:28

本帖最后由 丹青散人生 于 2014-1-22 15:22 编辑

{:1_248:}{:1_281:}{:1_281:}

我心若水 发表于 2013-12-31 08:37

祝贺【笔触大唐•龙开胜书唐代诗文作品展】成功举办! 读过龙开胜先生的学书经历,为先生的韧劲感动与折服。外人评价先生的书法过于甜媚,但无论外人怎样说,龙先生有自己清醒的认识,先生知道要往哪个方向走,知道应该坚持什么,更知道还需要些什么。从这次书法展我们可以看出龙开胜先生为此所作出的努力,我想,这种努力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襟怀家园—盛世风华—书契之兴—林泉高致—敦品励行—羁旅离愁,六个板块把大唐兴衰一展无余。龙先生对诗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书法为载体去表达古人的情思、志趣,诗书交融,可赏、可读、可思,心境随诗境而起伏。龙开胜先生书法字体结构精巧,笔笔掷地有声,毫不苟且,一点一画了然于胸而能随心流出,放胆去写,精彩迭出。此次作品没有了以前在长篇巨制中所使用的墨块手法,用墨枯润有致,更具自然。章法布局上也多有变化,或疏或密,而能不满不空,字形或扁或长,参差变化,得意之处更能放开,因此节奏感极强。先生力求在风格上多有展现,融魏碑、隶书之法于行草,使之更为厚重、浑穆。
      龙开胜先生在九届国展中脱颖而出,为书坛所瞩目,各种声音随之俱来,先生很好地把握和处理了这种声音,取得了今天的更大成功。
      祝福龙开胜先生
      奢求作品集学习、珍藏

天下行者 发表于 2013-12-31 10:56

本帖最后由 天下行者 于 2014-1-2 10:28 编辑

                  墨龙开笔盛唐宏   英气冲宇清韵胜
    龙先生的作品早几年就拜读过好多,九届国展获奖的那幅二王风的册页印象很深的,精彩的很。应该说,帖学一路的行草书是先生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拿手绝活也。    看过展览,非常赞叹。梦回大唐,有缅怀盛世的感觉,分“襟怀家国、盛世风华、书契之兴、林泉高致、敦品砺行、羁旅离愁”六个章节,看那些诗歌和名人,那是一个史上真正名家才子层出不穷的辉煌时代,而龙先生写的诗歌基本包括了唐代诗歌高峰的名作吧。展览的风格化,精品化,装饰化,比较明显地体现了策划者的能力。不过说实话,麻布衬底也非首次运用了,这是从油画展览那边借鉴来的。但是,综观展厅,整体的视觉效果是很不错的,色调运用沉着又明快,有色彩的对比变化又和谐,可见前期的策划工作真下了不小的功夫,不光是财力物力人力的各种资源的调配,龙先生是军队的干部,可以说,策划一场大展就好比打一场小型的局部战争一样,要取得胜利---“开胜”,不只是有钱就能办的事,头脑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这年头看到的展览财大气粗可整体格调低俗的多了去了。    从本次大展的作品中可见,龙先生依旧挥洒着他那得心应手的二王之风,行书基本一派晋韵加明清调子, 无论尺寸大小、书体,整体上透露一派魏晋风度,将二王书学的精髓好好地进行了一番研究与苦学,字里行间,不时可观到《阁帖》《圣教序》等熟悉的字型结体,并加之拓展为自身的笔法体系,具有飘洒逸致的境界。用笔上比较扎实老练,比一般的学二王者来得清劲挺健,在挥洒纵横时能自在调整中侧锋的转折,甚至大字都能有爽利明快之感,点画凝炼。纸上行走能把握住顿挫留走,线条基本显得不飘不滑,具备静态与动态瞬间转换和谐的美感,凸现雅丽秀媚的古意和书卷气。展览中还有隶书楷书等,也写的有板有眼,笔力扎实,气息与行草书接近,总体偏秀润。章法上突出了线条的对比,结体的对比,在各种行气布局上用心构思,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疏密、聚散、穿插,大字小字的对比,行书与小楷的对比,浓墨与枯笔的对比,纸面与衬底的色彩对比,读来真是欹侧相生,跌宕起伏,相当富于动感,充满张力,清逸流畅,直抒胸臆。视觉效果上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将作者的技术状态与唐诗的意境相互融汇,以及思想情感吐露无遗。    最后说点个人不当的看法,古来小字放大很难,尤其是二王的书法,基本没什么成功的先例,早几年有青年才俊王义军实验过,效果很不错,获奖很多。先生的大字小字的笔法好象一样的,小字如简单放大可能会显得单薄乏味。作品的结体、章法、笔法上的运用已经相当熟练,笔者建议先生加点明清草书的元素解构一下如何?另外,是否再拓展一下书体的内涵,比如篆\隶书的临习,加强古意的修炼与增强,因为,历史的任何一位真正的书法大家,不会老是一直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

-------------------------------------------------------------------------
地址:31510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春园路165号宁波欧尼克自动门公司陈舟波13028925917

xiejichang 发表于 2013-12-31 11:12

{:1_277:}{:1_277:}{:1_277:}{:1_277:}{:1_277:}{:1_277:}
页: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查看完整版本: 【笔触大唐】龙开胜书唐代诗文作品展在西安美术馆开幕(赠书30册)独家视频和高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