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 发表于 2013-5-6 07:37

刘彦杰新作

刘彦杰简介

刘彦杰现任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副主席、大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书法家协会地书分会主席。1949年9月16日出生,在书法方面,主要学习研究毛体书法艺术,擅长行草书。
2012年12月,作品入选由中国国际集邮网、国家邮政、电信等部门为庆祝十八大胜利召开,以“科学发展,再创辉煌”为主题的中国邮册,
2012年10月在市金秋书法展大赛中获奖。

老李 发表于 2013-5-6 10:40

大地当纸水为墨 大庆地书人的快乐生活
挥动毛笔写出动人的篇章,舞动毛笔画出优美的字符,现在在大庆各大广场上就活跃着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以书写书法为乐,以在大地上畅快的挥舞毛笔为乐,以挥散水珠汗珠为乐。传递着大庆书法人的快乐。
为了方便大家对书法技术的交流,吸引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加快文化艺术的传播,2011年7月18日,刘彦杰、李长德、刘汉义等六个地书爱好者成立了市地书协会。“地书协会的成立日期,没成想居然和央视书法频道10周年纪念日不谋而合。”协会主席刘彦杰说。
快乐一:由6人壮大到53人
“协会成立之初,只有六个60多岁的老人,现在已经壮大到五十三人。我们在广场上练习地书,来往的人看到写地书都会看上一会,并向我们询问,有的爱好者干脆直接加入到协会。”刘彦杰说。
2012年3月15日,大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韩明礼在百忙之中为市地书书法工作进行了指导,市地书协会得到了大庆书法家协会的认同。
据了解,现在地书协会的会员“秒杀”各个年龄段,有幼儿、小学生、青年、大学生、中年、老年。并且地书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东湖广场、铁人广场、新东风广场,成为了书法界的一种风尚。以地为纸,以水为墨,以蒸发的气体作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的方式。
快乐二:地书人的公益心
“只要你喜爱书法,想学书法,不管你学没学过,我们都会手把手的免费教,每周三、周六进行培训。在广场上,不管你是不是协会的会员,我们都会毫无保留的将我们会的教授给你,也可以互相切磋,有切磋才会有提高。”协会秘书长李长德说。   
据了解,协会自成立以来,大家敞开思想交流学习心得,书法技巧都所有增长。年近古稀的协会顾问盛运林,虽然身体不好,但还是早早的到协会为会员们开门,并且坚持参加每一次的训练。
李长德辗转找到了一家赞助企业,才给协会解决了700元的经费。东湖分会会长张思斌也经常开着自己车,毫无怨言的为协会办事。
协会先后为矿区物业管理二公司、金雨商城、奥林分公司等单位和个人,义务书写对联、条幅等1000余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快乐三:书写爱党爱国情
9月28日,大庆市地书协会主办,大庆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协办的“庆国庆,喜迎十八大硬笔书法展”, 在让胡路区石油广场对面的东湖7区活动室举办,并将于12月底结束。
活动共收到硬笔书法作品120多件,经过市地书协会以及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相关人士的反复筛选,选出了50件获奖书法作品,定于12月15日在动室内举行颁获仪式。
家住龙凤80岁的杨俊清老人说 “得知地书协会举办书法展后,立即将我的作品给展览拿过去。真的想去让胡路地书协会看一看,可是岁数大行动不方便,只能等到儿女有时间。”
快乐四:练习写地书好处多
“练习地书可以锻炼手脑的协调能力,提高记忆力。大家从家里走出来锻炼,对于那些有‘鼠标手’的人是包练包好。”带出三十多个徒弟的63岁的刘彦杰风趣地说。
据了解,练习地书不仅能锻炼身体、修身养性,还能使人心情愉悦、对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从对文字的剖析上,关心国家的大事,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理解更加的清晰。
“晚上去广场练习,老伴做饭慢时就帮一把,老伴高兴我也高兴,感觉比没练地书时更幸福了。”刘彦杰笑着说。
唐诗宋词背不尽,手脑并用好处多。无论是那个年龄都可以走进地当纸水为墨的书写钟来,感受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记者 刘钰莹

老李 发表于 2013-5-6 10:40

大庆地书人的爱党爱国情
地书协会由6人壮大到53人
“没成想地书协会的成立日期,居然和央视书法频道开播10周年纪念日不谋而合。”为了方便大家对书法技术的交流,吸引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加快文化的传播,2011年7月18日,刘彦杰、李长德、刘汉义等六个地书爱好者成立了大庆市地书协会。
“协会成立之初,只有六个60多岁的老头,现在已经壮大到五十三人。晚饭后,我们六个一起到广场上练习地书,来来往往的人看到我们写地书都会看上一会,并向我们询问,有的感兴趣的就直接加入到我们协会。”以地为纸,以水为墨,以蒸发的气体作为传播文化的最有力的方式。
据了解,现在地书协会的会员“秒杀”各个年龄段,有幼儿、小学生、青年、大学生、中年、老年。并且地书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东湖广场、铁人广场、新东风广场,成为了一种书法界的风尚。
    “只要你想学书法,喜爱书法,不管有没有功底,我们都会免费教,每周三、周六进行培训。现在,我们协会中最小的会员才3岁。”李长德说。   

练习写地书好处多
1、为了身体平衡能力,头脑协调能力,2、小脑得到锻炼人群里走走,适合的人群走走3、记忆力得到提升、心情好吃饭紧迫感家庭和谐,身体好,双手写字和气。
4、对诗词的理解开阔,对子的解读更加的深刻,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理解更加的清晰。5、关心国家的大事6心情好

地书人的爱党爱国情
本报讯(通讯员李长德)为庆祝党的十八大的隆重召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快书法队伍的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文化的美好,让全市人民得到艺术的熏陶。由大庆市地书协会主办,大庆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协办的“庆国庆,喜迎十八大硬笔书法展”,于10月18日在让胡路区石油广场对面的东湖7区活动室落下圆满帷幕。
活动从9月28日启动到闭幕,得到了市书法家协会的鼎力支持,得到了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以及市地书协会会员的积极参与,还得到了很多书法爱好者的踊跃投稿,共收到硬笔书法作品120多件,投稿年龄最小的为6岁,年龄最大为80岁。所投稿件包含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反映出我市书法爱好者的传承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展现了我市各年龄段人民群众勇于上进的精神风貌。
经过市地书协会以及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相关人士的反复筛选,选出42件获奖书法作品,于12月15日在东湖7区活动室内举行了颁获仪式。





  

老李 发表于 2013-5-6 10:55

石油广场的地书人




晚饭后,到广场写地书的人越来越多

    晚18时左右,踏着夕阳的余晖,64岁的刘汉义与往日一样,手里拎着个小桶,来到了石油广场。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他们正围着看什么东西。记者走近一看,只见几名老人正在地上写字。他们一边写,一边相互切磋技艺,还常给初学者鼓励和指点。好奇的围观者也可以拿他们的笔一试身手。

      这时,刘汉义也加入到书写的行列中,只见他手握长约1米的笔,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腿半屈,腰部挺直,随着笔锋的起落,水迹清晰地留在地面上,形成飘逸的字体。

      六旬老人掀起地书风潮

      “我们这是在写地书。”刘汉义说。

      刘汉义告诉记者:“地书是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分支,用清水在地上写,最早的地书是用沙子写的。”刘汉义说,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4岁时,家里没钱买纸墨,他总是趴在地上,手中拿着一支荻杆,在沙土上写字,后来,沙土上的字终于变成了大家手笔,被世人传诵。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地书”逐渐成为都市新宠,受到越来越多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正在奋笔疾书的李长德接过话茬说:“在大庆都兴起五年了,我们都是受刘汉义感染才加入的。他患有肺癌,病情时好时坏。练了一段时间地书,人变开朗了,几乎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自从知道自己患有癌症,刘汉义非常颓废,整天闷在家里,脾气也变得古怪。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路过石油广场,看见有人在卖“笔”。他立刻想到了自己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公园看到的地书,于是他买了支笔,开始写了起来。

      刚开始,刘汉义体力有些跟不上。因为地书笔“块头”比较大,写一会就很累。坚持一段时间,刘汉义慢慢适应了。

      六个老头组建地书协会

      “协会刚成立时,只有我们六个60多岁的老头,如今已经发展到四十人啦!”为方便大家一起切磋交流书法技巧,举办地书艺术研讨和文化交流,吸引更多的书法爱好者,2011年7月18日,刘彦杰、李长德等六个地书爱好者成立了地书协会。

      “只要你想学,爱好书法,不管有没有功底,我们都会免费教,每周三、周六进行培训。现在,我们协会中最小的会员才3岁。”李长德说。

      说话间,记者看到只有一岁半的张皓然,两手同时握笔,在地上书写着,那股认真劲儿,俨然是一个小书法家。

      据了解,除了地书一族中注入了年轻的血液,写地书的场所也从石油广场扩大到东湖广场、铁人广场,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形式。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于无声处惊风雷”……地上飞出的行行佳句妙语,不含浓墨,却能飘出阵阵墨香。这种将传统的中国书法从书斋搬到室外的做法,不仅经济环保,还能修身养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城市文化景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本报记者王翠文/摄

老李 发表于 2013-5-6 10:59

老李 发表于 2013-5-6 11:03

2012年2月2日,大庆市地书协会召开了2012年度工作会议暨迎新春茶话会。

      会上,地书协会主席刘彦杰作了2012年工作总结。他说:“2012年是地书协会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书和书法艺术水平迅猛提高。刘彦杰、李长德的行草书12幅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国国际集邮网、国家邮政、电信等部门为庆祝十八大胜利召开,以“科学发展,再创辉煌”为主题的中国邮册。朱文斌、张思斌等7人的书法作品入选在市金秋书法展。陈福荣书法作品获物业二公司对联比赛一等奖。二是立足油田,为大庆社会的发展做奉献。先后为矿区物业管理二公司、奥林分公司等单位和个人,义务书写对联、条幅等1000余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三是积极开展活动提升了地书协会的影响力。坚持地书与书法同步提高,在协会范围内积极组织培训,会员的书法艺术水平持续提升。先后组织开展了喜迎十八大硬笔书法展等活动,这些活动被大庆日报等媒进行了及时报道。有效提升了地书协会在市内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刘彦杰还安排了2013年的地书工作。

老李 发表于 2013-5-6 11:06

“地书迷”老刘带出徒弟二三十



  本报记者 袁丽平
      63岁的刘彦杰,有很多“粉丝”,这事儿,光看他身后的一群人就知道了。
      每天晚上一到6点,刘大爷便会准时拎着小水桶,拿着近一米长的毛笔,来到石油广场。随便一处空地,就是刘大爷挥毫泼墨的天地,“神龙戏墨海,群贤登书山”、“梅花带雪飞琴上,柳叶和烟入酒中”……无论是对联还是古诗,写在这开阔的广场上,都显得更加有气势。
      在刘大爷身后,还有二三十人,人人手里都拿着一支大号毛笔,跟着刘大爷一块儿练习,有小孩,有中年人,还有老人。这种场景,已有一年多了。
      练字的人中,有一个9岁左右的小姑娘,她没比毛笔高多少。小姑娘在东风新村上学,每到假期,就会到东湖七区的姥姥家玩。去年暑假,小姑娘跟姥姥到石油广场上玩,对写地书的大号毛笔很好奇。从那时开始,小姑娘便喜欢上了地书,即使开学了,她也会抽时间过来学习地书。每次写完字,她都会很认真地问,“刘爷爷,你看我有进步吗?”
      “楷书,像一个人端正地坐着;行书,像一个人挥臂走路;而草书,就像一个人在奔跑。”对书法,刘大爷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写字,不光要用手,做到心、脑、手合一,才能写出好字来。
      其实,刘大爷喜欢书法,是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对书法,刘大爷是发自内心地喜爱。
      “我就是喜欢书法,什么样的书法形式,都喜欢尝试,我觉得这其中乐趣无穷。”刘大爷说写书法能修身养性,能深刻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而写地书,除了有以上好处外,还能锻炼身体。
      刘大爷说,正值假期,如果有孩子喜欢写地书、练书法,他愿意义务教他们。

老李 发表于 2013-5-6 11:11

老李 发表于 2013-5-6 11:13

老李 发表于 2013-5-6 11:18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刘彦杰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