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写来参加省“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展”的作品,请指点:
最近多在研究学习多种章法布局中的书写变化等等——
我发这张作品的初衷可不是识篆辨误:)呵呵:)
只好拍几张《说文》、《汉韵》、《篆刻字典》等书以证其字,真是难为我了:)
若以辨正误的观点来看印人的篆字,十字六错:)好在丁敬有言在先:“说文篆刻自分驰”,真可引为知音。篆字形的挪让、穿插、整合等变化,始终不离其“本”,“六书”可参——
嘻:)小弟每字必查喔:)
昨晚写来参加省“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展”的作品,请指点:
大篆、小篆、缪篆三篆杂揉,真难为斋主了,可见斋主用心良苦。兄在文字造型上颇费苦心,但线条、笔墨上欠功夫,说实话,老书记感觉有些舍本逐末的感觉。
一孔之见,未必搔到痒处。聊供参考!
昨晚写来参加省“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展”的作品,请指点:
这种章法化解了因方笔多而带来的板滞。昨晚写来参加省“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展”的作品,请指点:
谢谢书记批点,积卑斋定当加班。线条、造型、笔墨、学养等在时间量的积累中会逐步成熟,共同努力。改日携拙作到遵当面请教:)能发消息告诉我联系方式吗?昨晚写来参加省“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展”的作品,请指点:
积兄我看了你提供的资料了
对于你的认真
我很佩服
但我还是认为不对。
一是你提供的这些资料都是印章上的字法
印章上的字法多变
可以理解
而且就这些字法来说
有很多很俗气
取法不高
以此为据来创作有些得不偿失。
二是尊字我认为是一个像形字
下面应该为两个又字相对的篆法
是杯子的脚
而非寸
这是后来楷书反推回去的写法
是有背常理的。
而长字亦是
是隶变后的篆法
况且你的作品中已极尽简洁
居然连那个弯都省了
也不妥啊。
因为我也常错
所以我尽量让自己少错
以上说的
也没去翻书
只是自己的想法。
一笑:)
昨晚写来参加省“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展”的作品,请指点:
学术气氛挺浓,还很健康,不错。昨晚写来参加省“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展”的作品,请指点:
好东西,我很喜欢!!昨晚写来参加省“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展”的作品,请指点:
很好,又有新意。昨晚写来参加省“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展”的作品,请指点:
喜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