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居士 发表于 2003-1-12 14:59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各类藏本鉴赏及研究讨论

LBHIDDENLBHIDDEN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北京图书馆藏清末民初整拓本碑阳)
http://www.shufa.org/news/images/news/yanzhenqing/009.jpg

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北京图书馆藏清末民初整拓本碑阴)
http://www.shufa.org/news/images/news/yanzhenqing/010.jpg

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 (北京图书馆藏清末民初整拓本碑阳篆额)
http://www.shufa.org/news/images/news/yanzhenqing/011.jpg

溪山居士 发表于 2003-1-12 15:00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各类藏本鉴赏及研究讨论

LBHIDDENLBHIDDEN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 (碑阴隶额)
http://www.shufa.org/news/images/news/yanzhenqing/012.jpg

溪山居士 发表于 2003-1-12 15:00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各类藏本鉴赏及研究讨论

LBHIDDENLBHIDDEN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http://www.shufa.org/news/images/news/yanzhenqing/013.jpg

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碑阴)
http://www.shufa.org/news/images/news/yanzhenqing/014.jpg
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碑阴)
http://www.shufa.org/news/images/news/yanzhenqing/015.jpg

溪山居士 发表于 2003-1-12 15:01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各类藏本鉴赏及研究讨论

LBHIDDENLBHIDDEN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宋拓碑阳“颉颃”、碑阴“琅邪”完好;宋拓“跆藉贵势”之“贵”字上部为篆体楷化,不为楷体“中”字;宋拓版本不同,“弃世登仙”、“神友造化”或为“弃俗登仙”、“神交造化”)
http://www.shufa.org/news/images/news/yanzhenqing/016.jpg

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并碑阴记 (宋拓,碑阳“京都”、“浊”字稍损)
http://www.shufa.org/news/images/news/yanzhenqing/017.jpg

溪山居士 发表于 2003-1-12 15:01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各类藏本鉴赏及研究讨论

概述
《东方朔画赞碑》(754年)
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为颜真卿46岁时所书,大楷,字径三寸。
颜真卿书写此碑正值壮年,故神明焕发,意气干云,颇为后世珍重。
此碑笔墨酣畅淋漓,点画刚峻丰厚,如浇如铸,笔画中段每以中锋铺毫,沉雄
深稳,点画起收、转折多出于峭劲的方笔。这些都可以看到颜氏对于汉碑笔意的熔
冶。从用笔看,此碑在线条的形质与意蕴上已经突破羲、褚风范而以壮美厚重为其
审美特质,奠定了“颜体”的基础。从结体看,端庄雄伟的体势,充溢着恢宏的力
量。“颜体”独特的结体,在此已初具规模:其一是字内大胆留白,笔势不向旁溢,
亦即宏中而敛外,气象开阔,劲力内充;其二是字势满格,并由此造成“字间栉比”
,章法茂密;其三是动有姿态。这姿态也独具“颜体”特征:不少字已开始变化左
右结构单位所占空间的常规比例,以正面形象示人。由于上述种种变化,此碑已略
见“拙美”的意味。但总体结字仍基本取左右相背之势,未用“颜体”成熟期最具
特征的左右相向内抱之势。而这是与此碑涵蕴隶意的特征相联系的。苏轼在《东坡
题跋》中说:“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本,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值得注意的是,
此碑碑阳有篆书书额,碑阴有隶书书额,古雅峻拔,俊秀飞动,为当时很多篆隶高
手所不及。

剑走偏锋 发表于 2006-1-20 18:47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各类藏本鉴赏及研究讨论

碑阴在今年才见到

最爱盛唐 发表于 2008-4-12 11:02

忠义堂帖 的 最见 神采

愚牛一 发表于 2008-4-12 11:16

em1 em1 em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各类藏本鉴赏及研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