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康 发表于 2012-6-4 08:27

我与一篇文章换取丑康的一付对联…



我与一篇文章换取丑康的一付对联…

康无为/文

与国康见面,已成今年过年的一个重要安排,不想临近元宵,国康来电说这几天刚好有空,邀我深圳一晤,我是欣然应诺!大清早刚起床,便与司机一道飞奔深圳,一路上司机跟我说,钟老师被你写的活灵活现,没见过他我脑海大概已有他的形象。我说既然这样等会到了深圳大学,你就先来辩认钟老师并和他先打招呼,看看你有没有弄错!

我们到深圳大学是上午九点,车甫停定,须臾国康驾车而至,司机告诉我,大师来了!哈哈,国康就是那副行头,一身黑色素装,长发飘散、颧骨高耸,墨镜架于额头,眼小而具穿透力,嘴略大而声似宏钟,一张国字脸轮廓分明,与嘴下边的小三羊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友相见一见如故,没有太多的寒喧,留了个影我们便直奔国康的寄缶庐而去!

久违的寄缶庐座落于深圳南山区南侨花园的七楼上,走近门前一股清新的艺术感觉便扑面而来,大门为岭南风格設计,古朴、威严不事雕琢。推门而入,厅室宽敞而明亮,室内柜橱、案几、椅凳皆式样独特,别具洞天,果然大家手笔,难怪国康还位列深圳市设计委员会委员。据国康介绍他这个设计,当年还拿了深圳市室内设计一等奖,难怪我坐了下来眼睛还是游离不定的到处欣赏!

和国康坐下来,还是三句话离不开本行。趁着兴致,国康起身来说,我们写字去,我当然求之不得,毕竟此行的目的是一睹大师风采。一般而言,书家的书案总是,铺置毛毯,收拾整洁,所谓窗明几净、笔精砚良,乃人生之一乐!而他的书案,却乱的到家,废纸、坏笔、剩墨集于一处,一块陈旧的中纤板反垫其下,仿佛就象那些河南人的古董地摊!说来也怪,谁到这里都要有写字的冲动,而那些明窗净几反而只适合于读书。我理解了,难怪国康这样高产,走遍全国竟能到处看到他的作品!

国康拿起一支长锋羊毫笔,一看就是使用有年的古董,残缺而锋已尽失。他喜用宿墨,不用砚台,墨盛于盂钵之中,随笔搅动竟有水声,墨气与一般墨汁毫无二致。因而,他作书饱蘸墨汁,墨总是顺笔下流,使一张洁净的纸瞬化烟云,这时他方顺势而下,随心书写,立、顺、破、跟、随着他的下笔,一幅章法完整的书作,立现眼前。粗看其书,东倒西歪、杂乱无章。慢观其笔画,有如高峰坠石,势若累卵;有如千年古木,力可擎天;有的则细若游丝,笔断气连,笔滋墨润,气象万千。他书作常草、隶、行、楷溶为一炉,骨力雄健、姿肆老辣,把傅山的“四毋”审美思想发挥到了极至。

个性突出的风格,缘于独特艺术理念,他一边写一边和我聊道,欣赏书法不同于看帅哥、靓女,一幅好的作品能体现作者的个性才情,也就是真正的书卷气。我道,书卷气本意应是指作者的综合修养,却被有的理论家窄化成了二王的风格。作者的个性才情,应体现在推倒偶象走出围城,既而作品能体现出包前孕后的特质。

国康毕竟是沙场老将,一心多用边聊边写,转瞬作品写成。他的书法,字形破甜美之习,矫桀横发,跌宕奇纵。细细品味,用笔、结体、章法皆有极深的功底,但他不为法囿,个性张扬,把各种可以借鉴的艺术成份渗透其中,欣赏传统书法,其乌、光、黑、亮,线条单纯,而反观其书却有点、线、面、体的综合感受,虚实、强弱、高潮、低潮有着充分的体现。其以书载道,推倒四围墙的艺术胆魄,被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趁休息之余,国康向我展现了近年力作,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探究历程。说句实话,如没看过他的原作,会差一点被书上刊载的作品所迷惑,因为从书上看他的作品,总会觉得是那是八尺或九尺宣写出的,以为他专写擘窠大字,误会,天大的误会!其实他的作品都小,不过四尺,但却能给人以顶天立地的霸悍气象。人说书怕挂,更怕放(大),而他的书作恰在这两方面能显示出强烈的震撼力,这或许是他的独到之处,是很多大家望尘莫及的!

兴犹未尽,国康让我看看他的篆刻,说实话他的作品倒是读了不少,但看他操刀还是头次。他作印不取印稿,刻刀特长足有尺余,他对印面稍作审视,即开始起刻,刀法上冲切并用,使力腕肩并举,看到这情景我笑道:别人是用刀如笔,你是用刀如枪。其娴熟的技法,在旁观摩真是一种说不出的享受,庖丁解牛,运斤如风,没有生命的石头,转眼注入了艺术的生命,“无为”的印章就这样诞生了,而我有幸在旁看完了整个生产过程。盖印时国康说,我的印泥是加有墨的,这样盖出来的印会比较厚重。也的确,印章能放大到一米,而不见松散,钟国康是最突出的一个。

我们尽情畅聊,国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艺术修养全面,感悟好、消化强、见解独到、胆魄过人。他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他在艺术上,独行偏见,一意孤行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午饭时间,国康给我写了一付对联…

钟国康 发表于 2012-6-15 18:41

钟国康早些年作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与一篇文章换取丑康的一付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