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
http://www.nbws.gov.cn/ayonline/pic/clarinet.jpghttp://www.mydcentre.com/club/UploadFile/2003103020272282767.jpg
普林茨(Prinz)单簧管
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协奏
DG 457 719-2
http://city.9sky.com/non-cgi/usr/27/27_4200_158.gif
莫扎特的二十几首管乐协奏曲和重奏曲,曲曲优美动人,是其最为好听的器乐作品。其中,单簧管协奏曲 K622为莫扎特最后的作品之一,特别特别动听,其柔板乐章,让人百感交集,百听不厌。电影《走出非洲》的配乐,就是以此开头。
这是莫扎特所谱写的最后一首协奏曲,也是唯一的单簧管协奏曲。它是为当时举世无双的单簧管高手史达德勒而写的。这首协奏曲和莫扎特的另一首单簧管杰作《单簧管五重奏曲》,都是受到了史达德勒卓越的演奏技巧的刺激而谱写的。当时这种新乐器尚未成为管弦乐队的编制内乐器,莫扎特凭着自己的先见之明,尽量利用其最低音附近的音域,以资与高音域对比而产生巧妙的效果。
虽然主奏声部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灿烂的技巧,但担当音乐实质的不仅是单簧管,而是主奏与协奏彼此呼应。乐队也对整个作品的艺术架构负有同等的责任,甚至主奏也担任起伴奏的任务。莫扎特采用单簧管担任主角的两首作品,都没有用降B调单簧管而用的是A调单簧管,这可能与史达德勒的喜恶有关。A大调与 G小调一样,一向是适合莫扎特音乐特质的调性, 莫扎特籍此在这首协奏曲中里孕育出生气勃勃的感官性气氛,揉合在他晚年创作具有的平静澄澈的情境里,显得优美无比。
乐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快板,A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整个长度超过莫扎特大半的协奏曲。 此曲沿袭协奏曲的固有形态,先由乐队呈示主题开始,第一主题由弦乐器引出,接着管乐器加入,然后由主奏单簧管呈示温柔妩媚的第一主题。充分展示出单簧管柔美的音色和力度。
第二乐章 慢板,D大调,3/4拍子,三段歌曲形式。 在弦乐器的伴奏下,单簧管平静地奏出了主旋律。这是一首难以言传的忧郁的挽歌,好象天鹅临死前最后的哀鸣。
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A大调,6/8拍子。 这里一改前面慢板沉重的曲调,显得轻松而有趣,它以音域或节奏的对比造成几分幽默的气氛,在表达欢乐光彩的同时又含有一丝淡淡的哀怨。
http://city.9sky.com/non-cgi/usr/27/27_4200_158.gif
第一乐章
http://www.somniloquy.net/mozart-1-allegro.mp3
第二乐章
http://www.somniloquy.net/mozart-2-adagio.mp3
第三乐章
http://www.somniloquy.net/mozart-3-rondo.mp3
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
kashasha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
不大听的懂,但是觉着好听!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
不错的音乐,值得收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