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郎君 发表于 2012-5-10 12:21

钟山郎为前书鸣琴而治补添释文~并图示活墨与死墨

鸣琴而治

鸣琴而治典出《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典之故为:孔子学生宓子贱与巫马期,先后任单父之长。期于任,事必躬亲,任劳任怨,单父治理清明。贱接任,寂身府衙,整日鼓瑟吹笙,逍遥自在,单父亦治理清明。期讨教于子贱,贱曰: “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因劳,任人者因逸。”
余之谓佛道四大天王之东方持国天王及手持法器更能诠释鸣琴而治之理: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示法做事不可松懈,亦不可紧酷。一如操琴,弦之松,音不准,弦之紧,音绝断。唯有弦之松紧协调,方可奏出妙音。谕示人们待人接物要宽严合度,事情方能圆满。

附:多年以前听林散之高足齐枝三老师开示书法之道,其中讲到书法不但字要写活,墨也要写活,要画理入书,书法写画,不能书画同参,书法特别是行草书写不到佳妙之境。以前以为行草书方适合墨破水而活之道,近期试而篆隶,再将以前不破水而书之字比较,一个漆黑一团,一个墨韵生动,艺术趣味不可比拟。难怪听枝三老师戏说:有些颇有名头的书法家,当明晓书画同参,字活墨活之理,慨叹自己枉为书“家”了。







八尺红梅片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钟山郎为前书鸣琴而治补添释文~并图示活墨与死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