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墨香香 发表于 2004-10-26 17:09

京城论茶道

首届茶博会京城论茶道
--------------------------------------------------------------------------------
来源:中国贸易报   
10月24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等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展览中心落下帷幕。此次展会展出总面1.1万平方米,启用了国贸展馆的全部展厅。
  10月21日,展会开幕的当天,记者在展会现场采访了组委会的有关人士,据这位人士介绍,经过前期1年的策划和市场调查发现,每年全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区域性茶事活动100多个,但从未举办过有过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茶博会。他表示,中国作为茶叶生产大国,需要有一个茶文化交流的平台。为树立“中国茶”的国际形象,创立“中国茶”的大品牌,首届茶博会的主题定位:“茶经济的全球平台,茶文化的世界之窗”,旨在打造多项茶文化活动的平台。
  在A展厅,来自广东东莞的古香园茶叶有限公司的云南大理的普洱茶吸引了印度客商的兴趣。据其董事长吴宜璇介绍,目前其公司的茶叶出口俄罗斯的数量比较大。此外的美国、欧洲也是出口量比较大的国家。
  位处B厅的湖北仁仁硒茶开发有限公司林荣俊,在谈到茶叶出口一事时则认为,中国的茶叶有机会出口到美国、欧洲等国家,但目前出口美国每斤茶叶的价格15美元,其主要原因是东西方有嗅觉的距离,属于完全不同的消费习惯。虽然日本的茶文化由来已久,但茶叶出口日本,未必比国内的市场好。他表示,茶叶真正的消费市场还是在国内。
  多数参展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此次茶博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茶文化展会,不论规模,还是参观的客商或观众,都是行业内比较好的盛会。但来自武夷山清深阁茶叶有限公司的朱女士却希望,在展会的专业观众日之后,能够组织更多的普通观众到会参观,她表示,茶叶经销商们对行业内的情况比较熟悉,哪儿的乌龙茶好、哪儿的普洱茶好,几乎是了如指掌。反而是最终的消费者,对哪儿生产什么茶,并不是很清楚。所以组织普通消费者到展会上参观,可以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只要消费者认识了,才能放心的购买,茶商才能有更好的市场。她强调,展会不要太专业,只有有市场,经销商才能有销售渠道,不要把消费者当在门外。
  记者在国贸展厅的3号馆发现,此次展会除展示外,茶叶论坛也是此次展会一个很大的亮点。每天7场的论坛,几乎都坐满了听众,记者从论坛的日程上看到:从世界茶叶经济现状与发展趋势、茶叶的全球消费与未来趋势到弘扬茶文化、提倡茶为国饮、差为“万病之药”,勿忘饮茶健身;从印度茶饮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斯里兰卡茶产叶的清洁生产到英国茶叶发展现状与趋势、欧洲茶叶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乌龙茶的健康效能到乌龙茶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宠等,来自云南大理的古女士异常兴奋的表示,这样的论坛真好,得到了很多的信息源,希望下一届展会还能得到更新的信息源。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此次展会不仅有来自英国、日本、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茶商,而且还邀请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茶叶委员会、欧盟茶叶委员会、世界茶叶产销大国的官员和专家,并于10月22日在国贸二层的3号馆举行了《中国茶叶北京宣言》。
  此外,首届茶博会期间的活动还有:国际贸易和项目洽谈,茶叶产品、包装、技术、品牌、营销通路等专场推介,以及中国茶具推介、有机茶推介、小包装系列产品推介等。此外,还举办了茶叶包装设计大赛暨获奖作品拍卖,举办国际茶道、茶艺和茶礼品赏会等。


北京老壶 发表于 2004-10-26 18:45

京城论茶道

我这几天一直在的。
我觉得首界虽然有问题,但也算成功了。
真希望我们喜欢书法的都喜欢茶,喜欢紫砂壶。
我现在正研究书法与紫砂壶的关系。
我认识到书法和紫砂壶一样,唯一讲精、气、神的两样艺术。唯一可以在其作品中反映创造者自己人品个性的艺术。

狂草王 发表于 2004-10-26 19:49

京城论茶道

老壶得主持这里地工作啊!

羽一先生 发表于 2004-10-26 20:24

京城论茶道

欢迎老壶加盟!!!你是专业的,我的业余的。

北京老壶 发表于 2004-10-27 23:02

京城论茶道

我也是专业,天天都在家喝茶。几乎成了职业。
需要我做什么就告诉我吧。我一定支持到底的。

汉墨香香 发表于 2004-10-30 10:25

京城论茶道

[这个贴子最后由汉墨香香在 2004/10/30 10:36am 第 1 次编辑]

                 茶与书(古代)        
书名 编著年代(公元)
茶经 陆羽 唐、五代 758年前后
茶记(佚) 陆羽760年前后
顾渚山记(佚) 陆羽760年前后
煎茶水记 张又新825年前后
采茶录(佚) 温庭筠860年前后
十六汤品 苏广900年前后
茶谱(佚) 毛文锡935年前后
桝茗录 陶彀 宋、元 970年
北苑茶录(佚) 丁谓999年前后
补茶经(佚) 周绛1012年前后
述煮茶小品 叶清臣1040年前后
北苑拾遗(佚) 刘异1041年
茶录 蔡襄1051年
茶法易览(佚) 沈立1057年前后
东溪试茶录 宋子安1064年前后
品茶要录 黄儒1075年前后
建安茶记(佚) 吕惠卿1080年前后
本朝茶法 沈括1091年前后
茶谱(佚) 王端礼1100年前后
大观茶论 赵佶1107年
斗茶记 唐庚1112年
宣和北苑贡茶录 熊蕃
熊克(1158年增补)
1121-1125年
茶山节对 蔡宗颜1150年前后
茶谱遗事 蔡宗颜1150年前后
茶苑总录(佚) 曾坑1150年前后
北苑煎茶法(佚) (佚)1150年前后
茶法总例(佚) (佚)1150年前后
茶杂文 (佚)1151年前后
北苑别录 赵汝砺1186年
茶具图赞 审安老人1269年
壑源茶录(佚) 章炳文1279年前后
茶苑杂录(佚) (佚)1279年前后
茶谱 朱权 明 1440年前后
茶马志 谭宣1442年前后
茶马志 陈讲1524年
茶谱 朱祜槟1529年前后
茶谱 钱椿年1530年前后
茶谱续编 赵之履1535年前后
茶谱 顾元庆1541年
泉评茶辨(佚) (佚)1545年前后
茶事汇辑(佚) 朱曰藩、盛时泰   1550年前后
茶马类考 胡彦1550年前后
煮泉小品 田艺蘅1554年
水品 徐献忠    1554年
茶寮记 陆树声    1570年前后
茶经 徐渭    1575年前后
煎茶七类 徐渭    1575年前后
茶经水辨 孙大绶    1588年
茶经外集 孙大绶    1588年
茶谱外集 孙大绶    1588年前后
茶说 屠 隆    1590年前后
茶谱   程荣    1592年前后
茶考   陈师    1593年前后
茶录   张源    1595年前后
茶话   陈继儒    1595年前后
茶经   张谦德    1596年
茶集 胡文焕   1596 年前后
茶疏 许次纡    1597年
茶录   程国宾    1600年前后
茶录   程用宾    1604年
罗岕茶记   熊明遇    1608年前后
茶解   罗廪    1609年
茶录   冯时可    1609年前后
茗笈 屠本 畯    1610年
茶品要论   (佚)    1610年前后
茶品集录   (佚)    1610年前后
茶董 夏树芳1610年前后
茶董补 陈继儒1612年前后
蒙史 龙膺1612年
蔡端明别记 徐勃1613年
茗谭 徐勃1613年
茶集 喻政1613年
茶书全集 喻政1613年
茶约 何彬然1619年
茶乘 高元睿约1630年前后
茗林 陈克勤约1630年前后
茶荚 郭三辰约1630年前后
茶说 黄龙德约1630年前后
茶笺 闻龙1630年前后
茗史 万邦宁1630年前后
茶经 黄钦1635年前后
茶镗三昧 王启茂1640年前后
洞山岕茶系 周高起1640年前后
岕茶笺 冯可宾1642年前后
茶酒争奇 邓志谟    1643年前后
品茶要录补(佚) 程伯二1643年前后
历朝茶马秦议 徐彦登1643年前后
茶马政要 鲍承荫 清 1644年前后
虎邱茶经注补 陈鉴1655年
茶史 刘源长1669年前后
茶史补 余怀1677年前后
历代茶榷志 蔡方炳1680年前后
岕茶汇钞 冒襄1683年前后
续茶经 陆廷灿1734年
续茶经 潘思齐不详
枕山楼茶略 陈元辅不详
茶书 醉茶消客不详
整饬皖茶文牍 程雨亭1897年

汉墨香香 发表于 2004-10-30 10:27

京城论茶道

 茶与书(现代)        
书名 编著 出版 年代(公元)
中国——茶的故乡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1989
茶叶加工与加工机械 吕增耕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9
中国茶与健康 中国茶叶会                         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90
茶与文化 主编:孔宪乐                     副主编:俞乃村、姚国坤、李勤学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0
茶树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陈宗懋、陈雪芬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龙井茶及其他 阮浩耕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0
茶歌拾萃 罗罗休休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0
中国茶树优良品种集 主编:高麟溢                     副主编:刘家坤、沈其铸、李联标、陈兴琰、郭元超、俞永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福建乌龙茶 张天福、戈佩贞、郑西辉、陈哲思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茶叶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 主编:俞永明 金盾出版社 1990
茶的保健功能与药用便方 刘强 金盾出版社 1990
中国茶诗 李传轼 台湾文华印刷事业有限公司 1990
茶叶加工机械 龚琦、潘克霓、胡景川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茶树形态结构与品质鉴定 严学成 农业出版社 1990
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 吴觉农 农业出版社1990
速溶茶生物化学 阎守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茶的典故 姚国坤、庄雪岚、白方元、程启坤 农业出版社 1991
茶的历史与文化 主编:王家扬         副主编:陈宗懋、孔宪乐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1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方志茶叶资料汇编) 朱自振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
茶文化论 主编:王冰泉、余悦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
茶叶趣谈 舒惠国、吴英藩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
中国茶文化 姚国坤、王存礼、程启坤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1
西湖茶思录 主编:凯亚             副主编:张子华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1
茶叶商品学 陈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1
茶叶生产二百题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等 农业出版社 1991

北京老壶 发表于 2004-10-31 21:22

京城论茶道

天下文章一大抄啊,我觉得好的茶书很难得的。
壶的书我是不少。

墨人 发表于 2004-11-1 11:22

京城论茶道

茶壶
    茶之精,气爽,水之韵拂香,融气慧明,香之悠远,故有其道.
                                     茶
            壶溢清气百岁生,
                        壶心藏有集生龙.
                        意趣皆再悠远事,
                        品香品溢品人生.

北京老壶 发表于 2004-11-1 18:23

京城论茶道

壶这东西,只有遇见好的才知道感觉的神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城论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