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
发表于 2012-6-24 22:41
得知自己被批准加入作协时,我是高兴的,因为它意味着一种肯定,也是一个鼓励,但我随即就感到了压力。司马光在《谏院题名记》说:“谏官其为任亦重矣,呜呼,可不惧哉!”他是因“题名而惧”,惧在“汲汲乎名而不能成名”,而我感到的压力则在于不能写出与作协会员身份相称的作品,有负于这种肯定和鼓励。
到目前为止,我的写作一直是“玩票”式的,完全是率性而为,不肯给自己的剩余生命以太多的压力!
李翠
发表于 2012-6-24 22:42
雪花轻盈地飘飞,给人的感觉确乎是快乐的。你看,它“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向着“她的方向”—“那清幽的住处”,为什么雪花能认清她的方向呢?因为“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当然,最快乐的还不是飞舞的潇洒,而是“沾了她的衣襟,”并且最终“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李翠
发表于 2012-6-24 22:48
毁誉由人话短长,
空碑智慧冠君王。
改男代女心胸广,
继往开来身手强。
能屈能伸堪叹服,
亦文亦武胜豪梁。
舞台依旧优伶变,
多少须眉逊女皇。
李翠
发表于 2012-6-24 22:50
力拔山兮奈若何,
乌骓昂首向天歌。
鸿门当日龙潜海,
垓下今宵虎落坡。
江畔途穷呈鬼杰,
帐中缘尽作情魔。
江东父老羞重见,
败寇成王世错讹。
李翠
发表于 2012-6-24 22:51
菊梦一雨新秋顿觉清,
高云碧水看分明。
三杯浊酒圆前梦,
万朵黄花结后盟。
睡意深深无相伴,
诗情浅浅有和鸣。
呢喃惊醒天边月,
静听寒蛩诉苦情。
李翠
发表于 2012-6-24 22:51
菊影
远山隐隐水重重,
风月无边入梦中。
收拾闲情随远近,
撇开宏志始玲珑。
醒来曾历般般苦,
醉去方知事事空。
菊影斑斑迎夕照,
桑榆景致看朦胧。
李翠
发表于 2012-6-24 22:53
簪菊堪笑人间空奔忙,
晚妆卸却理晨妆。
灯红酒绿群芳宴,
梦死重生独我狂。
簪菊满头归夕照,
赏花秉烛踏清霜。
心香一缕凭鸿雁,
从此幽魂在汝旁。
李翠
发表于 2012-6-25 00:25
小园独步月高悬,
霜白风清秋肃然。
唯愿真情书已意,
不堪浮调弹人弦。
寻章摘句雕虫老,
别境新天芳草鲜。
莫待诗心消磨尽,临羡退织赎前缘。
李翠
发表于 2012-6-25 00:25
上面这首诗题为《七律·学诗有感》。其格律是:
小园独步月高悬
●○●●●○○
霜白风清秋肃然
○●○○○●○
唯愿真情书已意
☆●○○○●●
不堪浮调弹人弦
☆○○☆☆○○
寻章摘句雕虫老
○○●☆○☆●
别境新天芳草鲜
●●○○○●☆
莫待诗心消磨尽
●●○○○☆●
临羡退织赎前缘
☆☆●●●○☆
这首诗的初稿是这样的:
邯郸学步笑疯癫,诗海本来渺无边。原是真情吟朴素,应非虚意饰奢糜。白鸥逐浪心意远,紫燕迎春上九天。最怕诗心消磨尽,寻章摘句乐悠闲。
李翠
发表于 2012-6-25 00:26
不用说,初稿的毛病很多。首先,它不知所云,尽管自己知道想说什么,但读者一定会坠入云雾之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次,它完全不合律,既无平仄,又不押韵(“癫、边、糜、天、闲”四个韵脚部位的字分属“一先”、“四支”、“十五删”三个韵部),不管是《佩文韵府》、《洪武正韵》还是《中华新韵》,都不能使之统一。就是说,如果标为“七律”,除了句数、字数没错外,其他的都不对。
但这不要紧,依我学诗的经验,有了初稿,就有了基础。如果初稿有那么点“诗味”,有那么点“意境”,那么,来一个加工、改造、润色过程,剖璞成玉,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这是指初学格律诗者。大诗人应该是不屑于这样做的。
我的这首诗的定稿与初稿相比,算得上面目全非了。但是,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那初稿,就不会有后来的定稿。如果我动笔之初即想一次成功,可能永远也写不出来。我的经验是,对初学者来说,必须一气呵成不要停顿地写出来,先不要去想什么平仄格律,也不管对仗粘联,只是写出来。兴趣来了,立即动笔,记下当时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切莫把一点诗兴消磨殆尽,一旦时过境迁少了兴趣或失了记忆,灵感稍纵即逝,再想去写,会很后悔当时没有立即动笔。
初稿写出来以后,必须来一个加工、改造、润色的过程。对这首诗,我首先确定选择用“下平一先”韵。因为初稿中的“癫、边、天”都属“一先”韵,尽管我后来没有用这三个字作韵脚。其次是查看字、词典,替换不合适的字词。如这首诗中的“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它的愿意是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在学写格律诗这方面,我原来有什么本领?所以这个成语必须放弃。三是“惟陈言之务去”,如“白鸥逐浪心意远,紫燕迎春上九天”一联,虽然是想说学诗应该效法海鸥立意高远,像燕子一样追逐春风,但总觉得白鸥、紫燕之类的意象太过常见,只好舍弃。
要说明的,笔者绝不是说这首诗的定稿就已经是美玉了,它远远不够格。笔者只是觉得,一般来说,什么“即兴”、“口占”之类的说法不大可信。王勃的《滕王阁序》乃千古名篇,但到底是不是在酒席上一挥而就,我表示怀疑。当然,进入化境的大家偶有即兴之作不足为奇,但初学写作者切不可仿效,动不动“口占”一首“七律”,“即兴”一阙“沁园春”,那会让人笑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