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周
发表于 2011-9-18 12:45
祝贺“永和元年——张培元、庞永杰作品联展”在京举办圆满成功!
张培元老师,是位诗书画印全才人士,文人也!是梁披云文化教育基金会、汉字书法研究会《书谱》、和香港书谱学院杂志发起人,并筹划举办了三届“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及好评,赫赫有名也!张培元老师之书法,尤擅“三玄”、《十三经》等,其书法根植汗魏周秦,温润、简净、苍浑雅润,古雅为尚,晓畅佛典,又自成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且古文字学功底,还有其印章简逸清澄,不落俗套。实为佩者!!
庞永杰老师是一个成功的年轻画家,其油画作品以流畅、风格化的技法,大面积的色块铺设,通过对人物形象传统释读意义的消解,大气而现代的手法,以灵魂的具象和人性的写真,直接地、坦诚地、勇敢地直逼本性,与观者的心灵共鸣。观他的作品,人体于画布上或孤立地静穆;或和平地挨近、互悦地缠绕、紧密地相拥。如沐浴观念艺术的阳光,感知到了简约、旷达、纯净、空灵的优雅……表现的是生的欢愉,人性的无遮蔽的坦荡与质浓色艳的欢愉,各种情态的人体来呈现着。庞永杰老师的画作可谓中国艺术的现代化延伸和发展!!你我共同期待!!!
斋号“留影斋”
通讯地址:广东省阳江市新江北路阳江市青少年宫初中部一楼办公室李强周收 529500 电话:15986250650
李强周
发表于 2011-9-18 12:46
祝贺“永和元年——张培元、庞永杰作品联展”在京举办圆满成功!
李强周
发表于 2011-9-18 12:46
关注着!!!
纯种大绵羊
发表于 2011-9-18 22:11
本帖最后由 纯种大绵羊 于 2011-9-27 23:02 编辑
儒面释心道骨,诗将文帅书师
——谒惠安张培元公
辛卯岁夏三伏,仆在粤东德安里,与八方道友,亲聆四海书坛名手授法,同修“心法”之学。伏唯张公旭光之名满天下,麾下英才亦多扬名神州艺苑多年者,众之所趋,自不待奇。然仆特为心折者,实惠安张培元公也。
遥忆当年岭南莞邑,仆偶临一信札书展,忽见古铜色纸一帧,上书小楷自作诗数则,仙意烂漫,古气斑斓,因来回往复,鼻观半晌不忍去。夫世间之人,多先闻其名后识其作者,盖名不立,所作或不足观之故耳。仆独先识先生之作,后知先生之名——据简介,始知先生之名培元,八闽惠安人氏,大有恨晚之感,又知定居香江多年,乃拍腿称绝而至旁人侧目。
继之,仆于网上屡读先生为全国草书展所作批语,精悍而汪洋恣肆,其一针见血、水银泻地处,大可一补当代书论之缺。仆深受此论影响,于当代艺坛学界不良之风,持冷眼静观其变之态。后,仆又得观先生主持之《书谱》杂志及先生自度与馈人之古体诗文,先生形象,早已全然超脱书法一技所囿,其能横空出世而遗世独立者,实于仆心中树一文明之丰碑也。
会当张公入座“德兰”讲坛,骄阳方去,清风伴明月而来,张公拱手谢之:“我来与大家同修。”仆顿时不由自主,肃然起立,目送先生步入学员中。但见先生着普通工作服,戴新式眼镜,与凡人无异,而其一脸慈爱之笑、一口睿智中和之言,则令人大有当代儒者之感。先生承续先贤遗志,大倡民间办学、复兴国学、尤其置书艺于中华大文化系统中进行观照之举,如越谷清风吹遍当代学林,其恂恂君子之行,不啻“修身平天下”之文化感化而为当世所难得者。
已而,仆见先生迎面轻步而来,因鼓足勇气,进谒曰:“久仰先生,久仰久仰,今特慕先生之名而来……”时吾师梁公恰在场,见余略嫌冲动之举,速止余曰:“切莫如此,切莫如此~赞人须看场合,夸人、批人都需单独讲……”张公对余会心一笑。盖其时另一名家刘京闻亦在旁,吾师恐引起不悦耳。刘氏亦仆心服名家,吾师所言亦极是,然仆盖有感而不禁而发,可以无悔也。后,吾等围坐先生四周,问先生何为“佛”,先生告之曰:“如把他人当成自己,便可谓佛。”
观夫先生作书,儒耶?释耶?道耶?皆是,亦皆非。先生之书有佛道之气,读之愈久,愈觉仙音袅袅,此其善化之故耳,窃以为,化,实乃释道二家真谛,更为“不为法执”作一注解。当世之人作书多有冒进求速而追炫目惊心者,张公独屏息静坐,优游不迫,如打坐安禅,如闲比太极。此非佛哉?非道哉?
然则,释道之“化”,若先无持之以“法”,安可得乎?儒家经世入时之观,启人于现实之“法”中建筑自身学问之大厦。张公亦然。其初看似“不为法执”之作,实多透露渊源所自。三代甲金、两汉石刻、大唐工楷,实为先生胎息处,又养之以圣人之学、道德文章,能不“似枯实腴”乎?观先生之书,又观先生之诗文,久而久之,或不知是书抑或是诗文,此莫非“诗书俱化”、“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之大同之境焉!
妙哉鹤堂!当今艺坛,多有于“形而下”之技中迷醉而置“形而上”之道不顾者,以致“官方比赛”培养出之应试者不断、所谓之“名家”辈出,而实与匠人技工无异。何哉?盖未将艺能本体置于中华文明之大背景中,未将“字外功夫”之理一以贯之耳。培元公卓尔不群,其一出,可矫此枉、力挽狂澜、支大厦于将颓乎?吾等拭目以待,并恭请十方仁者大德携手以助先生。
儒面释心道骨,诗将文帅书师。假以时日,培元公庶几可称之无愧矣。
辛卯中秋后学许蔚思拟古拜稿
(恭请张先生赐题斋号“剑琴书屋”,不胜感激!
我的联系方式:广东省汕头市大学路汕头大学研究生院,许蔚思,电话:13592841750 / 13751807173)
纯种大绵羊
发表于 2011-9-18 22:13
本帖最后由 纯种大绵羊 于 2011-10-7 19:49 编辑
儒面释心道骨,诗将文帅书师
——谒惠安张培元公
辛卯岁夏三伏,仆在粤东德安里,与八方道友,亲聆四海书坛名手授法,同修“心法”之学。伏唯张公旭光之名满天下,麾下英才亦多扬名神州艺苑多年者,众之所趋,自不待奇。然仆特为心折者,实惠安张培元公也。
遥忆当年岭南莞邑,仆偶临一信札书展,忽见古铜色纸一帧,上书小楷自作诗数则,仙意烂漫,古气斑斓,因来回往复,鼻观半晌不忍去。夫世间之人,多先闻其名后识其作者,盖名不立,所作或不足观之故耳。仆独先识先生之作,后知先生之名——据简介,始知先生之名培元,八闽惠安人氏,大有恨晚之感,又知定居香江多年,乃拍腿称绝而至旁人侧目。
继之,仆于网上屡读先生为全国草书展所作批语,精悍而汪洋恣肆,其一针见血、水银泻地处,大可一补当代书论之缺。仆深受此论影响,于当代艺坛学界不良之风,持冷眼静观其变之态。后,仆又得观先生主持之《书谱》杂志及先生自度与馈人之古体诗文,先生形象,早已全然超脱书法一技所囿,其能横空出世而遗世独立者,实于仆心中树一文明之丰碑也。
会当张公入座“德兰”讲坛,骄阳方去,清风伴明月而来,张公拱手谢之:“我来与大家同修。”仆顿时不由自主,肃然起立,目送先生步入学员中。但见先生着普通工作服,戴新式眼镜,与凡人无异,而其一脸慈爱之笑、一口睿智中和之言,则令人大有当代儒者之感。先生承续先贤遗志,大倡民间办学、复兴国学、尤其置书艺于中华大文化系统中进行观照之举,如越谷清风吹遍当代学林,其恂恂君子之行,不啻“修身平天下”之文化感化而为当世所难得者。
已而,仆见先生迎面轻步而来,因鼓足勇气,进谒曰:“久仰先生,久仰久仰,今特慕先生之名而来……”时吾师梁公恰在场,见余略嫌冲动之举,速止余曰:“切莫如此,切莫如此~赞人须看场合,夸人、批人都需单独讲……”张公对余会心一笑。盖其时另一名家刘京闻亦在旁,吾师恐引起不悦耳。刘氏亦仆心服名家,吾师所言亦极是,然仆盖有感而不禁而发,可以无悔也。后,吾等围坐先生四周,问先生何为“佛”,先生告之曰:“如把他人当成自己,便可谓佛。”
观夫先生作书,儒耶?释耶?道耶?皆是,亦皆非。先生之书有佛道之气,读之愈久,愈觉仙音袅袅,此其善化之故耳,窃以为,化,实乃释道二家真谛,更为“不为法执”作一注解。当世之人作书多有冒进求速而追炫目惊心者,张公独屏息静坐,优游不迫,如打坐安禅,如闲比太极。此非佛哉?非道哉?
然则,释道之“化”,若先无持之以“法”,安可得乎?儒家经世入时之观,启人于现实之“法”中建筑自身学问之大厦。张公亦然。其初看似“不为法执”之作,实多透露渊源所自。三代甲金、两汉石刻、大唐工楷,实为先生胎息处,又养之以圣人之学、道德文章,能不“似枯实腴”乎?观先生之书,又观先生之诗文,久而久之,或不知是书抑或是诗文,此莫非“诗书俱化”、“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之大同之境焉!
妙哉鹤堂!当今艺坛,多有于“形而下”之技中迷醉而置“形而上”之道不顾者,以致“官方比赛”培养出之应试者不断、所谓之“名家”辈出,而实与匠人技工无异。何哉?盖未将艺能本体置于中华文明之大背景中,未将“字外功夫”之理一以贯之耳。培元公卓尔不群,其一出,可矫此枉、力挽狂澜、支大厦于将颓乎?吾等拭目以待,并恭请十方仁者大德携手以助先生。
儒面释心道骨,诗将文帅书师。假以时日,培元公庶几可称之无愧矣。
辛卯中秋后学许蔚思拟古拜稿
(恭请张先生赐题斋号“剑琴书屋”,不胜感激!
我的联系方式:广东省汕头市大学路汕头大学研究生院,许蔚思,电话:13592841750 / 13751807173)
无为斋门外人
发表于 2011-9-19 14:44
本帖最后由 无为斋门外人 于 2011-9-21 21:00 编辑
首先热烈祝贺“永和元年——张培元、庞永杰
作品联展”圆满成功!
两位先生的联展别开生面,格调高雅,书法篆
刻和油画及雕塑相得益彰,叹为观止。
张先生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最,结体萧散疏朗,
取法高古,雅宜空灵,不愧为大家弟子。
庞先生的美术作品构图简洁,概括性强,色彩
明快,意境悠长,具有极强的写意性和艺术感染力。
衷心地祝愿两位先生艺术精进,万事胜意!
敬乞赐作品集和斋号珍藏学习。
姓名:马守勇 斋号:无为斋 邮编:276500
地址: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文化馆 电话:13863380928
墨巷小鼠
发表于 2011-9-19 15:27
了解张培元是通过《书谱》一书。后来在网上找了几幅张培元的作品打印出来,置于案头,品味学习。之所以喜欢张培元的书法是因为被作品中线条的宁静所吸引。在看似简单的用笔中透着空灵,境遥味淳,每一笔都经得起推敲。张培元书法重天籁,不修饰,俗话说,求态失态,一切美皆自然形成,观培元书法就有这种感觉。
如有可能,求得作品集一册,置于案头,欣赏和学习。
斋室名称:三省斋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时代路65-1号A区513 一尊学堂李祥成071000
胡本汉
发表于 2011-9-19 18:22
祝贺 。。。。。。。。。。。。。
圆缘堂
发表于 2011-9-21 11:16
流连忘返
茂林草堂主
发表于 2011-9-23 00:26
祝贺培元兄、永杰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