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莹
发表于 2011-9-12 16:30
九九中秋《共谋发展》
阵阵掌声传递着鼓励,句句感谢表达着爱心。欢声笑语中各界人士祝愿和谐社会充满温馨,祝福西咸新氏扬帆起航。
苏莹
发表于 2011-9-12 16:33
范曾的智慧在于,他获得了在世这几十年极高的物质水准与虚荣满足,在大多数人看来,人生至此,夫复何求!我们不做梵高和八大山人,永远不做,尽管他们是范曾的口头偶像。范曾的愚蠢在于,自己所毕生从事、赖以寄身立命的书画艺术,在物欲与浮名左右之下,竟然从未被真诚对待过、倾心爱慕过、忘情投入过,只是被日复一日地冷落在“流水线”之中。这样的艺术,事实上是被恣意捉弄的艺术,是被无情阉割的艺术。这样的艺术及艺术家,怎么可能像八大山人一样辉耀美术史、万世不磨?别说如范氏所愿天假其寿30年,即便300年,八大山人能从“流水线”里培养出来吗?
清醒而又糊涂着、狡黠而又愚蠢着的画家范曾,就这样被收藏家郭庆祥撕开了一个口子。有没有血液鲜艳地流出来,天知道。
苏莹
发表于 2011-9-12 16:38
当然,我毫不犹豫地认为,206名理事中,疏瀹五藏的澡雪之士不在少数。粗略扫视一遍名单,目光辄为德艺双馨者“绊”住。有网友呈帖云,王镛先生此次是“被理事”的,实非自愿。又云,依王先生之艺术造诣与性格特色,屈身理事,岂不自辱!要我说,如上认识都有失极端,尽管发言者当时的心情可以理解。事实上,王镛固然性情中人,有独立的艺术见解与处世原则,但毕竟,他还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国的单位人,身当央美教授,领着国家俸禄,凭什么要“强制”他像陈丹青一样奔逸出尘。在这方面,王镛也向来是懂得“和而不同”的。比起许多只知道“单线条冲动”的艺术家,我认为这正是他智慧与多维的表现。既然公开“默许”了自己的理事身份,那么,王镛就不会觉得遭受了什么难以面对的耻辱,即便他是“被”啥啥的。齐白石曾有“老年肯如人意”的自用印,随着年事日高,或许这真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态。如果我是王镛,这把年纪了,根本犯不着为“粉丝”们燃情奉上“大师”桂冠而自矜,处处拿捏着某种架子,多累呀!事实上,国内健在的书画名流,如果谁对“大师”称号抱有渴慕与享受之心,谁对广收门徒、拉山头、立门户、定流派一类事情非常重视乐之不疲,那么,基本可以断定此人与大师无缘。一个连纯净心态与独立人格都不具备的人,能指望其艺术具有超迈凡庸、历久不衰的独立高格吗?所以,对王镛来说,理事就理事呗,早已舞台阔大声名远播,只要艺术过硬,还用担心将来会被某一无甚紧要的称谓拖后腿吗?!
苏莹
发表于 2011-9-12 16:39
九九中秋《共谋发展》
阵阵掌声传递着鼓励,句句感谢表达着爱心。欢声笑语中各界人士祝愿和谐社会充满温馨,祝福西咸新氏扬帆起航。
苏莹
发表于 2011-9-13 13:46
祝大家中秋快乐,大家都不容易,
不妨凡事多一些担当,路子总会宽敞。
苏莹
发表于 2011-9-13 14:00
祝大家中秋快乐,大家都不容易,
不妨凡事多一些担当,路子总会宽敞。
苏莹
发表于 2011-9-13 14:02
祝大家中秋快乐,大家都不容易,
不妨凡事多一些担当,路子总会宽敞。
苏莹
发表于 2011-9-13 15:04
张雪秋诗意2011《中秋立志》陕西社会各界名流
大型书画赏月雅集
西風灞柳長安月,燕剪一簾好夢香。不羨鴛鴦仙侶伴,只揮翰墨度春光。
苏莹
发表于 2011-9-13 15:04
张雪秋诗意2011《中秋立志》陕西社会各界名流
大型书画赏月雅集
西風灞柳長安月,燕剪一簾好夢香。不羨鴛鴦仙侶伴,只揮翰墨度春光。
天开文运,始肇文明。雪泥鸿爪,启苍圣之奇思;鸟篆虫书,乃六艺之正脉。然,赋就三都,人只传左氏雄文;书分八法,谁能窥中郎之秘?唯独哂斋主,余友世宝。司空图诗品有言: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高飞。
苏莹
发表于 2011-9-13 15:05
一艺有成,苦心孤诣,学书在法,其妙在人。古今书道,必先生后熟,先熟后生。始之生,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后生,不落蹊径,不随书俗,新意时出,笔底生面别开也。故由生入熟易,由熟入生难,野菊簪于村姑,大雅出于质朴。独哂斋主秀外慧中,正值盛年,数载虔诚于艺,游于经典,且经韦编三绝之苦功,其技道双修,书艺之境自是古中有我,迥异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