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年表
966年(宋太祖乾德四年)僧人行勤等157人往西域求法。
浙江杭州飞来峰雕造大肚弥勒佛像。
甘肃敦煌城湾华塔开始兴建。
967年(南汉刘鋹大宝十年)
南汉王刘鋹造广州光孝寺千佛塔。
浙江杭州云栖寺创建。
968年(宋太祖开宝元年)
浙江杭州开始建造砖木结构楼阁式保俶塔。
朝鲜僧惠居为国师,坦文为国师。
佛教年表
970年(宋太祖开宝三年)曹元忠兴建敦煌莫高窟247窟,以地僻而不知已改元,窟檐仍署乾德八年。
浙江杭州建造木结构楼阁式六和塔。
971年(宋太祖开宝四年)
宋太祖建立译经院,将佛典翻译列为国家事业之一。
宋太祖命张从信赴益州(今成都)雕刻《大藏经》,世称《开宝藏》,共6600卷。此为第一部官刻大藏经。
僧人建盛偕中天竺王子曼珠室利入华献贝叶经。
河北正定隆兴寺建佛香阁,又建千手千眼观音铜像,高达24米。
僧人高昙创建福建宁德支提山支提寺。
972年(宋太祖开宝五年)
日本僧空也卒。
佛教年表
975年(宋太祖开宝八年)石恪、高文进等画家为汴京相国寺绘壁画。
南唐开元寺僧、山水画家巨然,随南唐后主李煜归宋,居开宝寺。
浙江杭州建砖木结构楼阁式雷锋塔,吴越王钱俶再刊《宝箧印陀罗尼经》,贮于塔中。
976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
太宗诏度童子17万为僧。
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高益为汴京相国寺作壁画。
河南开封繁塔创建。
蜀僧令宗绘成都浴室院六祖画像。
上海建砖木结构楼阁式龙华塔。
佛教年表
978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佛教从青海、阿里二路传入西藏,佛教在西藏再度弘兴,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始(一说后弘期始于913年或918年)。
980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印度僧法天、法贤、施护等携带梵本经典相继来华。法贤译有《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佛说瑜伽大教王经》等,施护译出《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等,法天译出《妙臂菩萨所问经》等。
“施主李知顺”、“王文诏雕板”《大随求陀罗尼轮曼荼罗》刊行。
铸造四川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骑六牙白象铜像。
982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江苏苏州建造罗汉院砖木结构楼阁式双塔。
佛教年表
983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蜀版大藏经》完成。
日本僧人周然入华求法,后谒五台山,携《开宝藏》、“旃檀释迦”归国。
日本僧人源信著《往生要集》。
983-1031年(辽圣宗年间)
吉林农安辽塔建成。
984年(辽圣宗统和二年)
天津蓟县建独乐寺观音阁、山门,并绘观音阁壁画。
宋画院待诏高文进画《弥勒菩萨像》,由越州僧知礼开雕刊行,以后又传入日本。
佛教年表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辽僧希麟于燕京(今北京)崇仁寺著《续一切经音义》。
日本僧人庆滋保胤著《日本往生极乐记》。
988年(宋太宗端拱元年)
赞宁奉敕撰成《宋高僧传》。
《金光明经》刊出。
日本僧源信撰《二十五三昧起请十二个条》。
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
古印度那烂陀寺僧人补陀圪多来华献佛舍利、佛经。
喻皓在汴京建开宝寺木塔。
佛教年表
990年(辽圣宗统和八年)刊刻《契丹藏》及中国最早之彩色套印版画《南无释迦牟尼佛》漏印像。
浙江杭州龙兴寺刊印《大方广佛华严经》。
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
黄居寀为四川成都圣兴寺新禅院绘天台山图、龙水图等壁画。
日本僧圆仁、圆珍门徒争斗,后者离开比叡山。
997(辽圣宗统和十五年)
辽代僧人行均著《龙龛手鉴》。
佛教年表
998年(宋真宗咸平元年)仁钦桑波在西藏阿里地区弘佛,得赐“金刚阿阇梨”号,并得溪卡封地。
西天竺僧人佛护入华献梵经。
浙江杭州的保俶塔重建。
佛年表4十世纪
本世纪上半叶,巴米扬佛教石窟陆续凿成。
四川安岳孔雀场摩岩造像、四川安岳圆觉洞造像、陕西富县石泓寺石窟和阁子头摩崖造像、陕西黄陵寺等均于此时兴建。
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
敦煌木结构单层亭式慈氏塔兴建。
西藏札达古格王国托林寺兴建。
1001年(宋真宗咸平四年)
河北定县开元寺建砖结构楼阁式寺塔,又称料敌塔。
于河南颖州(今许昌)铸五百罗汉铜像供奉于汴京大相国寺。
木版画《大隋求陀罗尼咒经》刊行。
佛教年表
1003年(宋真宗咸平六年)北天竺戒贤、西天竺法护入华献梵经。
知礼著《问目二十七条答释》,以回答入华日本僧人问难,弘阐天台宗教义。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
道原著《景德传灯录》30卷。
朝鲜遣使向宋求《官本大藏经》。
1006年(宋真宗景德三年)
日本兴福寺与大和国司纷争。
佛教年表
1010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宋朝强化出家管制。
画家高文进卒。生前曾为佛寺绘壁画,又绘有《擎塔天王图》、《降魔变相图》、《文殊普贤变相图》等。
日本僧革圣行圆在革堂(行愿寺)绘佛像供养。
朝鲜的燃灯会、八关斋会开始复兴。
1013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创建,为江南现存最古之木结构佛殿。
1015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天竺僧人天觉、童寿、普积等入华献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