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小城 发表于 2005-3-5 09:35

故事说法—舜王捕魚

甘老太太的供養
我命中無福,這是前世未修,所以這一生年輕時的生活非常艱苦。
我在台中跟隨李炳南老師學教時,加上之前未出家共計十五年,日子非常艱苦。剛出家誰認識你?誰供養你?當時,我在台中認識一位甘老太太,現在她住在美國舊金山,她是最早幫助我的。她找了十五個朋友,一個人一個月供養我台幣十塊錢,所以每個月我有一百五十塊錢的生活費用。很難得!如此維持了十幾年,讓我能在台中跟隨李老師學教十年,生活得到穩定。
李老師的生活了不起,他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在當時是台幣六十塊錢,一天兩塊錢。李老師有收入,他的收入全部拿去做好事。我向他老人家學習,我見他的樣子很佩服,但是我的生活費用沒有辦法跟他一樣,我一個月至少要九十塊錢,一天要三塊錢;沒有三塊錢,吃不飽。他吃的比我少,我吃的比他多,我們都是一天中午吃一餐,剩下一點零用錢,我還能節省一點點拿來放生與布施醫藥,送到醫院做醫藥費給那些窮人。
放生與布施醫藥屬於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所以,我告訴大家,我一生當中不會生病。為什麼?我沒有醫藥費,我的醫藥費都布施了。
有很多人不懂此理,怕自己老,怕自己病,先儲蓄一筆錢,作為將來養老與醫藥費之用。他已經準備好了,當然會老,當然會生病。我沒有這個錢,所以不可以老,也不能生病,心理上就不一樣。
我二十六歲學佛,今年七十六歲,整整五十年,講經四十四年。我學佛第七年出家,一出家就講經教佛學院,這是法布施。講經需要用身體,身相為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福報超過外財布施。放生是無畏布施。
釋迦牟尼佛一生就是專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天天布施,布施得不亦樂乎!他做給我們看,所以得到圓滿的果報。我也老老實實的向他學習,現在這個樣子,大家也都看到了。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宛陵小城 发表于 2005-3-20 09:22

故事说法—舜王捕魚

有緣
世間人遇到與自己有緣的人就很歡喜,沒有緣的人就不想跟他見面。我們知道,阿彌陀佛與十法界一切眾生的緣最深。這一樁事情,諸佛都不一樣,有些人在自己修行成佛的過程當中,只顧修自己,很少與眾生結緣。他成佛了,雖然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願也相同,但是與眾生結的緣不夠深廣。
世尊當年在世,城東老母與釋迦牟尼佛沒有緣,釋迦牟尼佛度不了她。佛做一個試驗給弟子們看,城東老母從這邊來了,佛迎面走過去,她馬上轉彎,從別的路走了,絕對不想與佛見面。佛有能力化身,佛到那邊,她又拐彎。到最後佛現四個身體把她包圍,她低下頭來痛哭,也不看佛一眼,這是沒有緣!佛叫他的學生舍利弗去度她,舍利弗一去,她與舍利弗有緣,歡喜接受,舍利弗就度了她。「佛不度無緣之人」,眾生與佛沒有緣,佛也沒有法子。

宛陵小城 发表于 2005-3-20 09:23

故事说法—舜王捕魚

方便妄語救眾生
眾生想造惡,造惡要有緣,我們把惡緣斷掉,惡就造不成了。經典上有一則小故事,有一個持戒精嚴的學人,在路上遇到一個獵人在追一隻兔子,走到三叉路口,兔子跑了,獵人沒看見。持戒的人剛好在這個地方,獵人問他:「兔子跑到哪裡去了?」持戒的人故意指錯方向,打了個方便妄語,救了兔子一命,也救了獵人免造殺生之業。這是開緣而非打妄語,因為他的存心是善,這就是「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許多的人與事,若發現有錯誤,應當以智慧予以提醒,使其惡事不能成就,這是一樁好事、善事。

宛陵小城 发表于 2005-3-20 09:26

故事说法—舜王捕魚

無私無求
《紅樓夢》裡,賈家敗亡的時候,原先那些巴結、趨炎附勢的人,一個都看不見了。只有劉姥姥省吃儉用,還帶著一點錢、衣服來照顧他們,這是有道義之人。這些人現在說是沒有文化水平,沒有念過書的鄉下老實人,但懂得道義。
我們要認識清楚,特別是你將來在社會上稍有名聲、地位、德望,會遇到這些情況。如果你的心不平不公,周邊的人就是你將來失敗的因素。這是古今中外都不能避免的,只有真正有智慧、有學問的人能看得出來。佛跟我們講八苦裡有「怨憎會」,有些冤家對頭都是很親近的人,都是等著機會來報復。用什麼方法能將「怨憎會」解除?公正、平等、廉明、廉潔,完全用智慧去觀察,用智慧來處理。要特別提高警覺,對於常常親近的人要無私無求,我們的偏心就沒有了。無論他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我們對他無私無求,心才能擺平。如果常常依賴他護持,雖然眼前能得一點小利,最後要吃大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故事说法—舜王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