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诺贝尔奖获得者们
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
1901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霍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定律和渗透压强;德国的贝林(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190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邓南遮,他于1864年建立了国际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法国国际仲裁协会。
此后,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四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1969年第一次颁奖。
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及的颁奖机构是: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瑞典文学院(文学奖),以及位于奥斯陆的、由挪威议会任命的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和平奖)。瑞典科学院还监督经济学的颁奖事宜。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结果使他获得巨款。188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起管理这笔资金的作用,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一笔奖金,或者完全发给一个人,或者最多在两种成果之间平分,或者由两个或更多人(实际上从未多于三人)联合分享。有时一笔奖金要保留到下一年度颁发;如果下一年仍不颁发奖金,则退回基金会。当出现奖金既不颁发,也不保留的情况时,也要退回基金会。这样,在同一学术领域内,一年中能有两笔奖金,即上年留下来的奖金和本年的奖金。如果在规定日期以前获奖者拒受或未能领取奖金时,则奖金退回基金会。曾有过拒受奖金及政府禁止本国人领取诺贝尔奖的情况,然而获奖人仍被列入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中,注明“拒受奖金”字样。不接受奖的动机可能互不相同,但真正的理由大都是外界的压力;例如,希特勒于1937年颁布的法令,禁止德国人领取诺贝尔奖,因为他认为1935年颁发给C.奥西埃茨基的和平奖是一种侮辱。不论何种原因过期不领,己拒受者在说明其情况并提出申请时,可领取诺贝尔金质奖章和奖状,但不能领取奖金,该奖金已退回基金会。
如果没有人能符合诺贝尔遗嘱中所要求的那些条件或世界局势有碍于收集评选资料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则将奖保留或停止颁奖。该奖对所有的人开放,不论其国籍、种族、宗教信仰或意识形态如何。同一获奖者可以多次获奖而不受限制。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经济学的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而和平奖的颁奖仪式则在奥斯陆举行,时间为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获奖者通常亲自去受奖。
科学奖和医学奖己证明很少引起争论;而文学奖与和平奖,则回其本身性质特殊,最易导致意见分歧。和平奖常常保留。
·1901年12月10日瑞典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1903年12月10日英军再次侵入西藏
·1931年12月10日国联决议组织调查团来华
·1936年12月10日英王爱德华八世逊位
·1937年12月10日科学家发现爪哇人
·1941年12月10日中国军队开始入缅对日作战
·1944年12月10日中日豫湘桂战役结束
·1948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宣言发表
·1957年12月10日世界首座地下煤气电站试转成功
·1968年12月10日诗人田汉逝世
·1972年12月10日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1984年12月10日居里夫妇实验笔记被拍卖
·1987年12月10日京津塘高速公路开工
·1993年12月10日工商银行在日首发债券成功
·1995年12月10日“伽利略”号发回木星数据
·1996年12月10日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石油换食品”协议
·1998年12月10日物理学家王淦昌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
1996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董建华。董建华手捧国务院任命书,与***总理合影
1996年12月11日,香港港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董建华为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
这天的会议由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王汉斌主持。钱其琛主任委员在开幕时的讲话中指出,选好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全香港人关心的大事,是直接关系到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保持长期稳定繁荣的大事。为了做好这件大事,从组建推选委员会,到以选举方式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以及随后举行的行政长官候选人的答问会议,都是在充分听取香港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力求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钱其琛表示,对这次选举中央的态度是:要实行“港人治港”,就要尊重港人的意愿。中央充分相信推委会委员能够从香港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应有的责任感去行使自己的权力,作出为广大港人所满意的抉择。他希望大家继续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不负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重托,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
在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鲁平对行政长官人选选举办法进行说明后,出席今天会议的400名推委会委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3位行政长官侯选人进行投票选举,结果董建华获得32 0票,成为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
董建华1937年5月29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曾担任香港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主席,现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
钱其琛在宣布选举结果后说,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将由明天召开的筹委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将选举产生的人选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1903年12月11日殷墟甲骨开始流失国外
·1914年12月11日日本内阁通过对华“二十一条”
·1915年12月11日袁世凯称帝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发动百色起义
·1931年12月11日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
·1936年12月11日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47年12月11日开明绅士李鼎铭逝世
·1961年12月11日唐代长安城遗址被发掘出来
·1964年12月11日美在南越推行“特种战争”
·1981年12月11日中国首次举办托福考试
·1981年12月11日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神庙
·1994年12月11日中科院首次获企业捐资
·1995年12月11日女作家杨沫逝世
·1995年12月11日柏林发生一起信件爆炸事件
·1996年12月11日董建华当选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1996年12月11日超级计算机问世
历史上的今天
西安事变发生后西安各界民众游行,拥护张学良、杨虎城联合抗日的爱国行动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1935年,中国***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力主抗敌,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飞抵西安,要挟张、杨:如不加紧 “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宋子文、宋美龄委托英籍顾问端纳飞西安探视情况。16日,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
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与张、杨恳切会谈,并接见各方人士,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22日,宋子文、宋美龄飞抵西安开始与张、杨及中共代表会谈,24日,达成了改组***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项协议。周恩来曾会见蒋介石,蒋表示以人格担保,履行上述协议。20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1925年12月12日伊朗巴列维王朝建立
·1927年12月12日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牺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1952年12月12日毕加索把新作和平鸽献给世界和平大会
·1963年12月12日肯尼亚独立
·1966年12月12日教育家吴玉章逝世
·1966年12月12日航海家吉切斯特创只身远航纪录
·1971年12月12日我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启用
·1973年12月12日黄帅事件掀起“破师道尊严”浪潮
·1979年12月12日鲁迅研究学会在京成立
·1979年12月12日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
·1982年12月12日美国发生历史上最大的现金盗窃案
·1984年12月12日美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系外第一颗行星
·1985年12月12日美租用专机坠毁二百余军人遇难
·1992年12月12日中国电影《留守女士》获“金金字塔”奖
·1992年12月12日印尼地震千人死亡
·1994年12月12日上海地铁一号线开通
·1997年12月12日国际头号恐怖分子卡洛斯巴黎受审
历史上的今天
这个惨无人道的日本军官在杀死人后,提着
一个砍掉的脑袋的耳朵,洋洋得意地照相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在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中国军人和南京百姓进行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据载,日军在南京集体屠杀28案,包括被集体枪杀与活埋的计19万余人;零散屠杀858案,仅被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多具。日军在6周内共屠杀南京市民和放下了武器的中国官兵30余万人。曾在长江岸边参加毁尸灭迹的日军少佐太田寿供述,经他与安达少佐在南京下关码头处理的就有10万以上的尸体,其中掩埋、焚烧的约3万多具,其余投入长江去了。这一举世震惊的暴行,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谴责。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日本战犯的决议书中指出,“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地来污辱这个城市”,“实行杀人、***、抢劫、放火”。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于1947年被处以死刑。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一桩滔天罪行。
公元1937年12月13日。
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三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里。
13日,约有十余万难民和被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被日军围逼到燕子矶江边的沙滩上,数十挺机枪疯狂扫射,顿时间,尸体蔽江,水为不流,至少有5万余人惨遭杀害。14日,日军在汉西门外又集体屠杀难民和非武装军警7000余人,江岸,尸体纵横,血流成河,汇向江流。15日夜,被日军俘虏的南京军民900余人,被押往上元门外鱼雷营江边,遭到集体屠杀,除9人侥幸逃生外,余者全部遇难。16日,日军在下关煤炭港、鼓楼四条巷一带屠杀我无辜同胞数万人。17日,日军在下关上元门屠杀我同胞3000余人、在三叉河杀害四五百人。18日,日军在下关草鞋峡将中国男女老幼同胞5.7万人集体残杀,“先用机枪扫射后、复用刺刀乱戮,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骸骨悉数投于江中”。在这前后,日军还在上新河一带残杀中国被俘军人及难民28730人。到处尸骸遍野,人血染地,南京成了一座血腥的人间地狱。
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从军记者铃木二郎记述道:“我随同攻陷南京的日军一道进城,在城内待了四天,目击日军无数暴行。”“十二月十三日,在中山门附近城墙见到极其恐怖凄惨的大屠杀。俘虏们在二十五公尺宽的城墙上排成一列,许多日本兵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冲向俘虏们的前胸或腹部刺去。一个接着一个被刺落到城外去了。只见飞溅的血雨喷向半空,阴森的气氛使人汗毛直竖,我站在那里,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可是,俘虏们有人脸上浮泛着冷笑,有人若无其事的大笑,等待着死亡。”
《朝日新闻》从军记者今井正刚说:“我于十二月十五日夜间,在大方巷《朝日新闻》办事处前面马路上,看到数千人头攒动,一望无际的中国人群,被赶赴下关屠场。在天色微明的扬子江畔,一片黑黝黝的尸体堆垒如山,在尸山里蠕动着人影,总有五十人乃至一百人以上,他们在日军刺刀的逼迫下转来转去拖曳着尸体,丢向江流里去。作业完毕,苦力们被排列在长江岸边,哒!哒!哒!一阵机关枪声,只见仰面朝天、翻身仆地、腾空跃起,一一都跌落江中,被滚滚波涛卷走。”据在场作业的一个日本军官说:“这里被杀害的中国人大约是两万人。”
南京市崇善堂在难民区内组织了“崇字掩埋队”,下设4个分队,从本月起,南自中华门、通济门外,西自水西门外,东自中山门外,城内自城南经鼓楼至挹江门以东,共收尸112266具。
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从12月22日开始收埋尸体,第一天在清凉山埋葬尸体129具,在中华门外望江矶等处埋葬尸体650具。12月28日,一次收殓6468具,埋葬在中华门外普德寺,后来逐渐增加到9721具。他们的工作陆续做到第二年夏天还没有完结,到 10月底,才把数字作一总结,共埋葬男女尸体43071具。
中国红十字会掩埋尸体22300余具。
此外,日军也处理了大量尸体。据日本南京碇泊场司令部少佐太田寿男交待,该司令部于下关地区“处理掉”尸体10万具,为此动用的船只有30只,卡车10部、负责搬运尸体的士兵800人。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的中国人竟达3 0万以上!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暴行记录。
·1913年12月13日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失而复得
·1921年12月13日四国在华盛顿签订海军条约
·1924年12月13日《现代评论》创刊
·1932年12月13日许德珩等教授被当局秘密逮捕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1957年12月13日杀害李大钊等人的凶手王振南被判死刑
·1961年12月13日美自学成才的画家摩西奶奶逝世
·1964年12月13日原蒋介石集团高官程一鸣起义回广州
·1971年12月13日美、法总统发表联合公报宣布美元贬值
·1979年12月13日美国试验成功三叉戟Ⅰ式导弹
·1981年12月13日阿根廷发生纸币风波
·1989年12月13日文学史家王瑶逝世
·1991年12月13日戏曲理论家任中敏逝世
·1995年12月13日魏京生被判期有期徒刑14年
·1996年12月13日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曹禺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
阿尔巴尼亚的动乱 学生们拉倒了地拉那市内恩维尔-霍查的巨大塑像
1990年,东欧国家和南斯拉夫的国内形势继续发生重大变化。多数国家政治上普遍实行多党制和议会制,经济上不同程度地向私有化和市场经济过渡。原有的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建成,各种新旧矛盾错综复杂。
波兰执政党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和总理马佐维耶茨基在国家变革的方法和速度、提前选举总统等问题上发生矛盾分歧。11月,波兰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在第一轮投票中,总理马佐维耶茨基的票数不够进入第二轮角逐而被淘汰,遂辞去总理职务。在12月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瓦文萨击败蒂明斯基当选为总统。
匈牙利于3月和1月举行两轮大选,民主论坛等政党获胜,原执政党社会党失去执政地位。大选后,民主论坛执掌国民议会,议会中最大的反对党“自由民主者联盟”(简称“自民盟”)全国委员会委员根茨-阿尔帕德出任临时总统。5月民主论坛主席安托尔,约瑟夫组阁,8月原临时总统根茨当选匈首任总统。六个议会党之间和三个执政党之间和各党派内部派系之间在对如何实施私有化等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迟迟拿不出方案。秋天在地方自治政府的选举中执政党民主论坛失利,在野党“自民盟”、 “青民盟”和无党派人士获得优势。在全国性的出租汽车司机罢工事件后,政府作了重大改组,内务部长、财政部长、农业部长和劳动部长易人。
捷克斯洛伐克6月举行全国自由大选,组成以“公民论坛” 和“公众反对暴力”组织为主的联邦政府。在大选期间,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被昔日的盟友“公民论坛”和“公众反暴力”组织指责为前国家安全机构的特务,致使该党选票大大下降。为此,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大选后坚决不参加组阁,并表示在议会中不与 “公民论坛”合作。社会党、绿党等9个未进入联邦议会的政党宣布成立“议会外议会”,下设两个院,进行活动。斯洛伐克的10个政党联合发表声明,公开要求“斯洛伐克独立”。
保加利亚于6月举行多党自由大选,社会党获胜,在两轮投票中共获得大国民议会400个席位中的211席(52.7%),但由于民主力量联盟等3个主要反对党拒绝参加组阁,新政府迟迟不能组成。保总统佩-姆拉德诺夫7月在高校学生及反对派组织和社会党内“改革派”的压力下辞职。大国民议会8月选举民主力量联盟主席热-热列夫为保总统。总理卢卡诺夫11月宣布辞职,大国民议会12月选举无党派人士迪-波波夫为总理。
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在5月大选中获胜,在参、众两院均赢得绝大多数的席位,其总统候选人扬-伊利埃斯库获得85.07%的选票,当选为总统。大选失败的国家农民党、国家自由党等反对党拒不同救国阵线合作,并组织了激烈的***示威活动,罗政府于6月派出军警驱散从4月22日起在布加勒斯特大学广场扎寨示威的学生,恢复广场的正常秩序。前往布加勒斯特声援政府的外地矿工冲进国家农民党及国家自由党总部,搜出武器、弹药、法西斯铁卫队队徽及印制罗伪纸币的复印机等物品。
阿尔巴尼亚国内政局自7月开始动荡,多次发生公民外逃、游行示威等事件。12月底,阿宣布实行多党制,反对党相继成立。
南斯拉夫战后执政40多年的南共联盟解体,不再作为一个全国性政党存在。各共和国共盟于1月开始独立活动,并纷纷改名,7月,南联邦议会联邦院通过《政党结社法》,正式实行多党制。11-12月,南各共和国分别举行大选,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四个共和国共盟失去执政地位,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共和国原共盟继续执政。南各共和国之间矛盾尖锐,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公开要求独立。民族之间武装冲突事件时有发生
·1905年12月14日伊朗革命爆发
·1906年12月14日普朗克首创“量子论”
·1911年12月14日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抵达南极
·1912年12月14日北京政府准允男子自由纳妾
·1920年12月14日爱尔兰被一分为二
·1927年12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断交
·1949年12月14日保加利亚叛国案首犯科斯托夫处死刑
·1960年12月14日联大通过关于给殖民地独立的宣言
·1979年12月14日希腊女船王与克格勃间谍离婚
·1979年12月14日武夷山首次捕获‘角怪’
·1984年12月14日中国足球队首次进入亚洲杯赛决赛圈
·1987年12月14日巴黎发现一具被遗忘100多年的埃及木乃伊
·1990年12月14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
·1992年12月14日首例女变男变性手术成功
·1992年12月14日中国作家沙汀逝世
·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历史上的今天
·1912年12月15日北京政府颁布《戒严法》·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第二次下野
·1931年12月15日黄显声组建“辽宁抗日义勇军”
·1939年12月15日电影《乱世佳人》举行首映式
·1944年12月15日美国建立五星上将军衔
·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
·1961年12月15日纳粹战犯艾希曼在以色列被判死刑
·1965年12月15日美国两艘飞船在太空轨道相会
·1978年12月15日《天安门诗抄》出版
·1982年12月15日首届茅盾文学奖授奖仪式举行
·1988年12月15日北大研制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
·1989年12月15日第4个《洛美协定》签署
·1993年12月15日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全面协议
·1995年12月15日第一个网上感人故事
·1995年12月15日深圳特大杀人抢劫案十三名主犯伏法
历史上的今天
·1917年12月16日俄国签署停战协议·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源大地震二十三万人丧生
·1927年12月16日桂系与粤系开战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进行“狮鹫”反攻计划
·1945年12月16日中共派代表赴重庆参加政协会议
·1945年12月16日日本侵华罪魁近卫文磨自杀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1960年12月16日两客机在纽约上空相撞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逝世
·1964年12月16日威尔逊提出英国的“大西洋核力量”方案
·1965年12月16日英国作家毛姆逝世
·1966年12月16日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逝世
·1970年12月16日《海牙公约》签署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公布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86年12月16日意一妇女一胎生四个试管婴儿
·1987年12月16日卢泰愚当选南朝鲜总统
·1988年12月16日英卫生部次官因“鸡蛋风波”辞职
·1989年12月16日美国入侵巴拿马
·1992年12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行情与路透社联网
·1998年12月16日我国成立第一个大规模“政府网”
·1998年12月16日美向伊拉克发动“沙漠之狐行动”
历史上的今天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31年12月17日南京珍珠桥发生流血惨案
·1932年12月17日宋庆龄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40年12月17日电影艺术家沈西苓病逝
·1941年12月17日中共施行“精兵简政”
·1962年12月17日美当局宣告美共“有罪”
·1983年12月17日伦敦最大商店发生严重爆炸事件
·1986年12月17日长城计算机集团成立
·1986年12月17日世界第一例心肺肝同时移植手术
·1987年12月17日南朝鲜大选后出现混乱
·1991年12月17日渤海油田打成我国最深水平井
·1994年12月17日大连万达拳击俱乐部成立
·1995年12月17日王海首获“消费者打假奖”5000元
·1996年12月17日安南出任第七任联合国秘书长
·1996年12月17日日本驻秘鲁大使官邸遭袭击
·1998年12月17日首届青少年网络大赛闭幕
历史上的今天
·1882年12月18日蔡锷诞生·1890年12月18日无线电发明家阿姆斯特朗诞生
·1938年12月18日中译本《西行漫记》公开发行
·1949年12月18日奥威尔著新著《一九八四年》发表
·1968年12月18日翦伯赞夫妇含冤去世
·1969年12月18日英国废除死刑
·1971年12月18日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次贬值
·1978年12月18日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通过
·1978年12月18日我国参加首次全球大气试验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12月18日霍梅尼的一名助手被刺杀
·1981年12月18日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神秘死亡
·1987年12月18日我国制成第一部完全国产化机器人
·1994年12月18日我首台光学雨量计问世
·1994年12月18日俄罗斯联邦派兵进入车臣
历史上的今天
·1912年12月19日荣氏兄弟创立福新面粉公司·1945年12月19日越、老、柬抗法救国战争全面爆发
·1957年12月19日欧洲各国同意在欧洲部署核武器
·1972年12月19日最后一次“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
·1979年12月19日日本学者首次确定致癌遗传基因结构
·1984年12月19日美国正式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
·1985年12月19日一架苏联客机被劫持到中国
·1988年12月19日我国科普作家高士其去世
·1991年12月19日“海峡第一桥”正式通车
·1995年12月19日索拉纳正式就任北约秘书长
·1995年12月19日英女王要求查、戴离婚
·1996年12月19日美国电视节目实行分级
·1997年12月19日金大中当选韩国第十五届总统
·1998年12月19日美众院通过两项弹劾克林顿条款
·1998年12月19日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