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小城 发表于 2004-5-12 18:51

介绍点佛教知识—寺院的一天

二、早粥
   僧众们听到远处打竹的声音,那就是即将早餐的讯号。在大殿中,香灯将一大碗粥供于佛前。约六点钟,木鱼梆声响起,大众都去斋堂吃一天的第一餐,名为“早粥”。
   在斋堂里,也和在大殿里一样,每人都在那东西相向的狭长桌边各有自己的坐位。序职愈高,则愈坐近后边中央。方丈坐的台阶在一尊佛像后面,行堂替他们盛好了碗内的食物。他们先要诵《供养咒》,然后侍者从佛像前碗内取出七粒米,放在庭院中一个廊柱的小木板上,他弹指向饿鬼施食。施食后,僧众开始吃早粥。任何人若要添粥,可将碗推向桌前,用筷子指着要添到如何满。所盛的第一碗,可以剩下一些不吃,但第二碗因为是自己要添的,则必须吃完。僧值也监视着是否一切规则都是严守,特别是肃静的规则,没有一个人发出任何声音的。
   食时,他们不仅要肃静,而且要集中思想作“五观”(初计功多少量他来处,二自忖已身德行,三防心离过,四正事良药,五为成业道),那就是要感谢供给他们食物的人们,他们应视所吃的犹如药物,而不当作是享受。食毕,念《结斋偈》。僧值布置一天的工作,然后排班离堂,各回住处。

兴平蛋糕 发表于 2004-5-13 09:48

介绍点佛教知识—寺院的一天

下面引用由宛陵小城在 2004/05/12 07:46am 发表的内容:
单在寺院是坐床,广单应是大坐床,但与床的区别在哪,我还是不知。

既是坐床,是否寺院尚有“睡床”之说?但从原文看寺僧从广单起来盥洗,想晚上应睡在上面的。不知普通僧人是否睡在集体宿舍,是每人一床架还是通铺?若如后者,则广单或可作通铺解。

楚狂人 发表于 2004-5-13 10:16

介绍点佛教知识—寺院的一天

下面引用由兴平蛋糕在 2004/05/13 09:48am 发表的内容:
既是坐床,是否寺院尚有“睡床”之说?但从原文看寺僧从广单起来盥洗,想晚上应睡在上面的。不知普通僧人是否睡在集体宿舍,是每人一床架还是通铺?若如后者,则广单或可作通铺解。
俺查了一下,请看:
禅堂,古称僧堂或云堂,与佛殿、法堂同为禅宗丛林的主要堂宇,禅僧昼夜于此行道。百丈立制,裒所学众,无论多少高下,尽入僧堂之中,依夏次(受戒前后)安排。设长连床(今称广单),施椸架以挂道具。堂中设一圆龛,正中安奉圣僧像。圣僧之像不定,或以憍陈如、宾头卢为圣僧,或以文殊师利及大迦叶为圣僧。《梵网经》法藏疏云:‘闻西国诸小乘寺以宾头卢为上座,诸大乘寺以文殊师利为上座’,即其出处。古时僧堂本兼食堂(今禅林‘放参’晚饭即就堂而食,犹其遗风),多安宾头卢尊者于其中,此事亦始于晋时道安。道安常注经论,疑不合理,梦梵僧宾头卢劝其设食,愿为相助弘通。于是立座饭之,处处成则。但先此只施空座,前置碗盏,不安圣像。至刘宋泰始末(471),正胜寺僧法愿、正喜寺僧法镜等,始图其形(《寂照堂谷响集》第三)。唐大历四年(769)不空三藏奏请令天下寺院食堂中,于宾头卢之上,特置文殊师利形像以为上座(不空《表制集》卷二)。故唐时食堂即僧堂是安文殊师利和宾头卢为圣僧的。后世于禅堂外另设斋堂(食堂),而圣僧仍留于禅堂,或禅堂改设毗卢佛像,将宾头卢设于斋堂,并设香灯以奉香火。明徐一夔《灵谷寺碑》:‘以禅与食,不可混于一也,故食堂附于库院’(《金陵梵刹志》卷三)。于是食堂在东,禅堂在西,遂为丛林定式。
设长连床(今称广单),

兴平蛋糕 发表于 2004-5-13 10:49

介绍点佛教知识—寺院的一天

下面引用由楚狂人在 2004/05/13 10:16am 发表的内容:
俺查了一下,请看:
禅堂,古称僧堂或云堂,与佛殿、法堂同为禅宗丛林的主要堂宇,禅僧昼夜于此行道。百丈立制,裒所学众,无论多少高下,尽入僧堂之中,依夏次(受戒前后)安排。设长连床(今称广单),施椸架 ...

谢了谢了!

宛陵小城 发表于 2004-5-13 19:09

介绍点佛教知识—寺院的一天

三、坐早班香
       回禅堂的禅僧,抽去了袈裟、海青,换上便袍和便鞋,漱洗、“小净”或“抽大解”后回到禅堂,他们陆续参加正在进行中的行香。维那入堂高喝“快”,他们便开始急走,这叫做“跑香”。于是跑成几个圆圈,都是向右绕。最近中央佛坛的是清众;外面是那些有书记序职的,最外面的一圈是班首与维那。离得较远而沿着椿凳走的是“散香”,他有一根四尺长的竹棒,走时直举着。每行几步,即用竹棒叩地,提醒僧众注意,勿在跑香时思想散乱;在佛像和方丈座前才不将竹棒叩地,表示敬意。
       7点时,打板三下,禅僧们各依椿凳次序落坐。进门右边是班首,左边是维那和他的两个助手。西序的最高位都是书记,最低位则是参头;东序是从祖师到侍者。每次序职时,亦皆依其位次而坐。在书记们之间,最先得此序职的,坐在最前面,僧值若到场,总是坐在邻近前墙之角。
       禅堂里的禅僧们,好像忘却了自身而机械式地受命于钟板,他们在椿凳上直坐着,两目注视在不远于地上第三排,且不近于第二排的砖上,保持其脊柱的挺直,控制其呼吸。讲话是绝对禁止的,以保持其肃静。若有东面的禅僧出声,维那即持香板打他;若是在西面,则由出席的高序班首来执行这刑罚。但不以香板尖端打人,亦不能击人之面。
       巡香在每一支香依其时间的长短,而作三周或六周的巡行。在第一周,巡香将所有摆得歪斜的鞋,令之使正。一般初学,在坐禅时要不用两手而用脚脱鞋,能使鞋平正地放在椿凳下,并不容易。巡香在巡行时,却将香板尖端持于右耳上面,他只有巡行一支香的职责,即可回座,以后交与他下面的一位值巡。
       8此,引磬响了,这就是“早班香”完毕的讯号。“开静”以后,僧侣们可以清一下喉咙或掩口而咳。他们都放下腿子,两足套入鞋内,然后因维那所发的讯号而起来行香。这样,即是“四支香”的开始。同时,一个悦众点燃一支香,“送香”到厨房去,这是关照厨房人员,一小时后,当这支香燃完,他们必须准备午餐。全寺每天的工作,都是依禅堂而准备开动的。

宛陵小城 发表于 2004-5-14 17:17

介绍点佛教知识—寺院的一天

四、午饭以后
       11点,在他们第二次跑香与坐禅之后,禅僧们往斋堂同大众一道共进“午饭”,通常是有“罗汉菜”,这是将各种新鲜蔬菜和豆腐之类煮在一起的。其规则仍如早粥一样。回堂后,清洁漱洗毕开始行香。数分钟的行香后,各回其座,等板敲二下时,饮“二板茶”。这是每天送三次茶到他们座位的第一次。茶与禅是很久即有连带关系的。达摩祖师在坐禅时,为了警醒昏沉而将自己的睫毛剪下,据说最初的茶树,就是由这些睫毛长大的。可是,此时给禅僧们的茶,只不过是热开水而已。
       禅僧们通常是“过午不食”的,有些寺院只将午饭剩下的“锅巴”分给年轻的僧侣以当“晚餐”。晚上,一些“老修行”大都不“倒单”,他们盘好“双跏趺”坐在广单上,当然,有时候也可打一下盹。(本文完)

羽一先生 发表于 2004-5-14 17:29

介绍点佛教知识—寺院的一天

   谢谢小城的介绍!
   如月后我能在南普陀长住,一定请小城兄来寺同参。

宛陵小城 发表于 2004-5-14 19:57

介绍点佛教知识—寺院的一天

谢先生!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介绍点佛教知识—寺院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