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波解读沃兴华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7-10 15:31 编辑姜玉波解读沃兴华引子:为什么要说沃兴华?前些日子,某网站开了个栏目,让人们去聊书法,其间人们提到沃兴华,有些人对沃兴华的艺术不理解,就发了一些过激的言论。那些听过沃兴华课的学生看了气不过,也发了一些言论,于是,就成了一个话题。我想,人们还是缺乏对沃兴华的全面了解,以致于会产生一些偏见,我在这里把沃兴华的里里外外说一说,或许对大家重新认识沃兴华及其艺术是有帮助的。
为什么要姜玉波解读? 我是一个后学晚辈,无论从人生经历和艺术造诣上,都不敢对一个艺术家品头论足,说三道四。况且说好说坏都无足轻重,人微言轻吗?但为什么还要说呢?听过沃兴华课,与沃兴华有过交往的人都能感受到沃兴华为人的真诚和为艺的纯真,你不能不为他的艺术和人格魅力所倾倒,听他讲课是一种对传统陋习的颠覆,是一种思想的大解放。我已经被颠覆了六次,大解放了六次,而且在与沃兴华每次半月的朝夕相处中看到了他人格高大的一面,所以我就可以有资本说一说。
回复 2# 江上渔翁
为什么叫解读? 所谓解读,只是个喙头而已。听沃兴华的课多了,对他的艺术思想,创作观念有一点儿了解。接触多了,听他的言谈话语和他所讲自己零星的事情,就接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其实,沃兴华的内心世界丰富得多,他的艺术世界深奥得多,岂是我辈所能解读的了的。只是我把他讲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整理一下罢了。
回复 3# 江上渔翁
一、沃兴华是个怎样的人? 百度上说:沃兴华:男, 1955年5月出生,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1973年起,不断有作品参加上海市、全国及国际间的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奖。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作品为国内外许多博物馆收藏。除在历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发表了许多著作和论文外,书画方面的著作有:《沃兴华书画集》、《敦煌书法》、《敦煌书法艺术》、《中国书法》、《上古书法图说》、《秦汉简牍帛书》上、下卷、《从临摹到创作》、《全文大学典》(合著、获上海市1994—199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等奖)、《储云沃兴华书画作品选集》等。 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委.上海市书协秘书长.流行书风展主持人等. 现任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工行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性的重大展览并获奖。 回复 4# 江上渔翁
生活中的沃兴华是个很普通的平常人。从外貌上看,高个子,四方脸,眉清目秀,身材匀称,声音洪亮且富有磁性,讲课时不用麦克就能让坐在最后一排人听得清楚明白,笑声爽朗,是从心底里发出由衷的笑,有时也微笑,那多是面对别人夸奖他课讲得好和字写得好的时候,而这时的笑有多带一点腼腆和不自在。他目光很明亮,总是象在探索了发现什么。
回复 5# 江上渔翁
沃兴华很随和。和邻居家大哥一样,亲切,没有丁点儿架子。我感到越是有实力的有真东西的人就越是谦虚,他们底气足,没必要去“装”和“做”。与同学们相处,他把自己放到一个普通人的位置,平等交流。课堂上是老师,下了课是朋友,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争抢冲撞,就是一员,同学打球受伤了,他到宿舍中去看望。他晚上还经常到学员宿舍聊天,学员们非常感动,遥望中的名家就在自己的身边,幸福的无以言表。这让刚刚来自五湖四海相互还不熟悉的同学之间也缩短了距离。沃兴华说,每年都盼望着来中国书法院上课,因为这里有这么多热爱艺术的同道,业余时间还可以和大家开心地毫无顾忌地打篮球,聊天 回复 6# 江上渔翁
沃兴华生活很简朴。不吸烟,不喝酒,不喝茶,不用手机。他有几年总是穿着那件有些掉了色的暗红色的衬衫。吃饭没有要求,吃饱就行。为了节省时间,他常常是到学校的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队就餐,据说,他在上海的住房不足一百平米,书籍多了全摞在一起,不好找。但他全家其乐融融。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品格。
回复 7# 江上渔翁
沃兴华很珍惜时间。走路箭步如飞,吃饭狼吞虎咽。他从上海来北京,一般不坐飞机,因为飞机一般是白天,两头还要占用很多时间,有一次没有办法坐飞机,他不知道还要提前一小时登机,就卡着时间从家里出发,结果到了机场飞机飞走了。他说,坐火车很方便,晚上八九点钟从上海上车,睡一觉,第二天一早七点多就到北京了,在哪儿睡不是睡觉啊!白天就接着工作。在上海,他上班离家很远,不能来回跑,中午就是两个馒头一瓶矿泉水。
回复 8# 江上渔翁
沃兴华的爱好就是读书、写字,除了这些以外,每周去影院看两次电影,特别喜欢美国大片,低音炮那种刺激的声音和声光电交织的壮阔场面。他认为那是一种休息,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心灵的释放。除了把激情倾注于书写中,专注于读书里,而更需要这种视觉听觉共同参与的享受。
回复 9# 江上渔翁
二、沃兴华怎样学书法? 沃兴华和我们一样,打小就喜欢书法,上初中的时候,沃兴华遇到一位字写得很好的老师,他就暗暗地学他的字,老师在写字时,他就站在旁边看,老师写完了,把写坏的字丢进了垃圾篓里,关上门回家了。他就在夜晚悄悄地遛进老师的办公室,从垃圾篓里拣回去当字帖练。后来被发现了,原来,那年代写大纸报,沃兴华的字好,就抄大字报,有老师见到沃兴华抄的大字报就去找那位老师,说,你为什么替学生抄大字报,老师不知,就去看,看到和自己一模一样地字,就想起了沃兴华,一定是他写的,老师们没有见过沃兴华的字,误认为是这位老师帮学生抄大字报。可见沃兴华的临摹能力那时就了得。后来这位老师找到沃兴华,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不要学我,要学就学古人,并给他一本颜真卿的字帖。就是这本字帖沃兴华吃饭时看,睡觉时看,有空就临摹,时间长了都被翻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