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浅
发表于 2011-5-11 13:21
{:1_107:}{:1_107:}{:1_107:}君子气十足!
李志伟
发表于 2011-5-12 15:11
观者中,本人算是刘老师较早的弟子了,十多年前就学于老师面前时,老师也刚从师大毕业不久,由此有幸看到老师一路走来的书风演绎。十几年前老师的作品重技法,就是几年前刚进书院时技法的层面比较多,准确地说米芾的影子很明显,而今天的作品已是今非昔比了,完全由技法上升到了意境。这是老师作品给我的最深的感动,也是老师迈出登堂入室最为关键的一步,线条、墨色、姿态以及点、线、面的构成依然是老师作品最抢眼的要素,所有的技法就隐藏于高远的意境之中,单家的风格难以在老师的作品存在,博采众,自成一家已成为老师的作品特点。如非要说风格,则“雍容大度,典雅温润”八字似可形容,如其为人。写下以上文字,以示祝贺,并表对恩师的思念之情,毕竟十又一年未曾见面了。
虚荫诗社
发表于 2011-5-15 12:32
笔酣墨妙,面目恍然一新,可喜可贺,强烈祝贺刘老师~
景宏强
发表于 2011-5-24 15:12
有意境
胡本汉
发表于 2011-5-24 16:42
再次祝贺
并感谢刘教授的厚爱!!
尚奎元
发表于 2011-5-24 17:20
{:1_107:}{:1_107:}
刘昊明
发表于 2011-5-25 20:53
好吗好{:1_107:}
塘龙居士
发表于 2011-7-2 10:09
本帖最后由 塘龙居士 于 2011-7-2 10:24 编辑
碑帖结合,取法高古
—兰亭艺术学院刘小华先生书法赏读
在风起云涌的当今书法江湖,刘小华先生以敏锐的眼光,深邃的洞察力,独行的品格,为人瞩目。
当今书坛风云变幻,山头林立,城头变幻大王旗,各种流派、观念、行为高潮聚涨。江湖中人朝思暮想打破传统,重新建立新秩序,欲做书坛盟主。江湖中人气威望甚高的却远离嘈杂、喧闹和功利,守望传统,与古为徒,这使刘小华先生更多了份士气、文气。从审美的古典立场观之,刘小华先生书法对二王的承传、汲取尤为强列。行草体势的字构、笔断意连、上牵下引、纵逸欹侧之势,多显《蘭亭序》,构字形态,用笔力求二王之意。调动一切表现手段,诸如中、侧、顺、逆、铺、绞、转、顿、挫等为其所用,横竖线的起、运、收处,笔触清晰可见,“映日视中间一缕墨痕倍浓。”他学二王,似乎更多留意的是王字的欹侧之势和矫变之态。因此他的作品很讲究字形的大小错落,承接的前后呼应,笔墨的虚实变化,在不经意中追求着奇逸与平和、沉稳与险峭、凝重与舒畅的统一。王羲之在《用笔赋》口云:“滴水秋露而垂玉”,“藏骨抱筋,含文抱质”,便是刘小华先生所守望的情结。
有了成熟的用笔技巧,、结体上因字赋形,因势生姿,为自己打下坚实的结字技巧。刘小华先生行草书作品中可以尋到諸如颜真卿,米南宮、等古代名家的影子,最终追随“二王,”以现代的审美意识对心仪的古典作品解读、阐述、诠释、汲取精髓。范本是古典的、传统的,观念、思绪是现代的。这便刘小华先生的作品更富有现代人文气质,一任文气、才气、豪气在纸面上四溢流淌。刘小华先生凭借他丰富的创作经验、敏锐的艺术触角告诉了我们他是经过了充分精细的积淀,用现代理念、现代视野、现代标准做武装,再用传统工具、传统技艺、传统范式打造书法的行家。他的书法是启蒙教育、书法履痕体会、书法地理熏陶注定他对书法传统一日不可离的亲和。“行走在山上”,守望传统的刘小华先生与时尚、流行隔岸相望。独守着情感上的激动,专注于学理的沉着。走在传统深处,身上传承着苏东坡们文人传统和二王书风意趣的理念,吟唱着传统的玄妙之音,静静地诉说,一切无须矫饰。
传统被人们无数次诠释,却不知传统就在人的灵魂深处。传统是一种人文情怀,是无法用图释或语言阐述能表达出的。书法的精髓不在于某人创造了某种经典,而在于它传承了一种精神,那就是自由地书写,不去作人工的精雕细琢。汉末蔡邕云“夫书肇于自然,”清代刘熙载信为此语“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地也,”故曰“书当造乎自然。”笔性墨情,以人之性情为本,“自然”是书法的极至。刘小华先生对书法本质的观照,书法应追求人性化,通过技法来“形其哀乐”,晋人的书札简牍,为后人争相宝之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片谦只纸中有谦散、儒雅的文句,无不散露着作者喜、努、哀、乐的情致,故而在刘小华先生的字里行间风神溢出,流露出晋人的潇散飘逸的情愫,轻盈而耐看,无言却有意。
司空图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感酸之外。”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笔法之精萃、拧糅历代书风之髓液!等待他的是人生阅历的丰富,学识的积累和眼界的开阔,
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书法家,刘小华先生在书法取法资源上的开拓,在书法创作风格上的创新,为我们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刘小华先生正当盛年,因其坚定与执著,书道日益精进,他日刘小华先生于书坛自当是一座标志式的重镇。愿刘小华先生于书道的深情不变,探索的脚步不止。相信数年之后刘小华先生将会走出自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喜欢刘小华先生书法,若有缘,恳请求刘小华先生惠赐书法小品收藏学习,非常感激!
联系方式: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塘盛大厦301室:杨孝 (收)邮编:523710联系电话:13310802500
塘龙居士
发表于 2011-7-2 10:22
那是2002-2004年我在江西新余生活期间,新余市抱石画院每次举办书法作品展览,我常见刘小华先生的作品。刘小华先生是江西新余书法艺术的一张名片。{:1_107:}
绍立
发表于 2011-7-31 13:18
欣赏。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