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茗 发表于 2012-3-29 10:16

淡茗 发表于 2012-3-29 10:16

淡茗 发表于 2012-3-29 10:17

淡茗 发表于 2012-3-29 10:17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3-29 23:52

多谢罗老师指正!
近来临习麻姑,受陈嘉澍先生临麻姑帖的启示,加入了自己的一些主观 ...
淡茗 发表于 2012-3-28 21:35 http://bbs.shufa.org/images/common/back.gif


    1.仁兄目前应该多做加法,非减法。
    2.颜从二王出,所以当从源头去学二王。
    3.你看大王的“点”和老米的“点”,用笔一样,虽然形不同。再看你写的“点”用笔上的问题。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3-29 23:59

回复 375# 西蜀罗岗


   

淡茗 发表于 2012-3-30 09:37

1.仁兄目前应该多做加法,非减法。
    2.颜从二王出,所以当从源头去学二王。
    3.你看大王 ...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3-29 23:52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多谢罗老师详尽指导!{:1_296:}
1、加减之法,极富哲理。无论笔法、字法、章法,还是笔划、结构、布局,到一贴、一家、多家,都涉及加减之法。今后当勉力为之!
2、颜书出处。二王为宗,这是不争事实。颜书初学褚遂良,从唐人写经中亦汲取了诸多营养,故当前一段时间兼习楮字,以后有时间还是要逐步上溯二王。
3、关于点法。虽然罗老师图例中为行书,然笔理出自楷书。说起老米,当年南宫对颜楷颇为不齿,斥之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而对鲁公行书却赞赏有加,尤其对争座位帖的篆籀气颇为推崇。篆籀气乃古法,实为天真自然之趣。因此不仅点法,横撇竖折皆存在很大差距,今后多揣摩,尽量求精准。
不知理解对否,还请多提意见!{:1_277:}

淡茗 发表于 2012-3-30 10:44

淡茗 发表于 2012-3-30 10:44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3-30 17:43

每一笔画都要做到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程序,有交待。用笔要复杂,即丰富。
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查看完整版本: 临《麻姑仙坛记》,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