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当今的书法家向这位老外学习,做点实事
今天看了一个朋友发给我的链接,是一个贴子,以下是主要内容:2011感动中国的一个外国人:
他用了20年的功夫,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等字形全都整理并搬到了网上,看看这个网址:
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
可以输入不同的汉字,然后查看这些汉字的字形。你可以很清楚地得知每个汉字的变迁历程,方便而直观。
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文字专家汉字研究项目,都没做这样的工作,他们没有一点造福大众和普通人的思维和意愿。
是不是这些人,除了骗钱,骗经费,谋职称争待遇,没别的事可做呢?
洋人的作为和认真精神科学精神,真让中国的各种国家项目基金的狗屎砖家们无地自容啊!
我打开了这个网站,因为我也是学古文字的,我大概看了一下,这个网站主要用了《说文解字》、《六书通》、《金文编》、《甲骨文编》四本工具书的字形,从学术独创性上因为没有认真查对,现在看不出来。至于这里面有没有错误,一时半会也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我还是被震撼了,其原因是:
一、他是一个外国人。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提笔忘字,经常需要借助电脑来帮助自己写字了。而作为一个外国人,却能如此醉心于中国的文字。
二、他花了20年时间还做这件公益的事情,至少说明了两点,首先他在20年前就想到要将复杂的汉字系统进行电子化,这样,在研究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种历时的、共时的研究。其次,他可以用20年时间来做成一件事,虽然没有太大的学术建树,但是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好的研究中国文字的平台。而20年枯坐的毅力实在是太过惊人了。
三、完全的公益性。虽然我们现在专门的文字系统都有了一些电子化的成果,比如《说文解字》既有文字版的,也有图像版的,还有《康熙字典》,这些都能在网上找到,台湾也做了很多电子化的工作,比如前几年他们就完成了一个甲骨文的数字化工程,但是并不是完全公开的。北京的龙语汉堂也是致力于将中国典籍电子化的公司,但是那完全是市场化的行为。笔者当年在写论文时因为要大量使用甲骨文,曾经上网想找到可以输入的甲骨文,但是始终找不到,就自己花了6个月时间造了6000个左右的甲骨文,实现在自己电脑上的随意输入。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什么我们的高校的研究者们,不能联合起来,做一个大的公益性的成果惠及全国人民,惠及全球愿意研究汉字的人呢?
我现在查不到Richard Sears这个人的具体背景,但是光《说文解字》就是主字9353字,还有重文1000多字,而文字越往古代,重文就越多,甲骨文的重文以我的不完全统计来看,大概达到了1:9,当然,甲骨文的单字应该在3000左右,没有《说文解字》那么多,即便如此,这个工作量也是相当巨大的。由于Richard Sears用到的资料都不代表汉字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参考底本中都会有些错误,不知道他有没有从事过修订的工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工作量是无比巨大的。
当然作为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字的熟悉程度毕竟不够,这个网站可以实现很方便的查询,但是还不够智能化,比如每个字应该可以点开,看到这个字的处出,虽然他也做了编号。如果是六国文字的话,最好能有出土地点的分类,而甲骨文的话,甚至应该有按卜人进行分类的。等等。
可是如果我们中国真正的汉字学者,能够受此感召,而潜心下来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100个专家,加上他们的学生,也花上10年时间,我看比每个学者自己向国家申请课题基金,各自为政,有意义得多,有省钱得多。 {:1_107:} {:1_43:}{:1_43:} 专家不求天地良心,我等也要崇洋媚外 本帖最后由 jinyang123 于 2011-1-18 11:53 编辑
西方作者行为,确实令国人感动。
这一工具很好用。楼主辛苦!
建议书友下载备用。 支持,发扬国学!不要落后! 令人佩服!{:1_107:}{:1_107:} 钦佩!{:1_107:}{:1_49:}令国人汗颜! 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中,我们自己人不能落后了! {:1_77:}已收藏,谢谢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