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云斋 发表于 2010-11-10 20:03

牧云斋学书笔记

本帖最后由 牧云斋 于 2010-11-10 20:10 编辑

牧云斋学书笔记2010-9[读米南宫帖小叹]9~25(一)好墨抚纸十五年,自谓堂前功不浅。知公藏书顽石后,早别愚叟访江南。(二)我本顽石种,歧路别南宫。信马寻春去,十载转头空。不识圣人意,寒暑但匆匆。春在一花间,恍悟半念中。方寸蕴山川,尺幅有乾坤。(四)早知米痴入王谢,何必南北走川峡。苦读三百天末明,不妨春晨拜圣家。[读二王帖有感]茫茫墨海苦行舟,看遍千山独自愁。不辨南北终离岸,鹅池尽头是高楼。[读二王帖有感] 茫茫墨海苦行舟,
    看遍千山独自愁。 不辨南北终离岸,
       鹅池尽头是高楼。 [读子贞书法9~27]猿叟书法天上来,
    一片灿然开我怀。 凡夫追摹春与秋,
    捉管行笔临正楷。[读米南宫书法] 南宫才高比子建,
    八面纵横天意中。 春韭清新淋漓雨,
    秋草劲健冷寒风。[学米笔记]孟津学米南宫字,重在字势的安排;其势有二:结学贵在欹侧,特别是左右结构之字,双白倚首向中倾斜并向左右下方舒展变势,以右倾最为夸张。其二:章法上左右摇摆极富动感,特别是大尺幅作品。
[学米笔记9~27]米公书天意超群,用笔八面出锋,细毫新锋与老杆笔腹皆能发力,锋颖灵动机变,不避入笔方向,八面俱能安排妥帖,提按微妙通达,天意最显处当属每划行笔中不断变化而精准的提按。
[学何绍基笔记]子贞晚年行书得篆书三昧,境界大开。其用笔多用中锋蕴墨灌注,笔划厚重沉稳,涩进之中又不断提按,灵动飘逸,极富仙姿。
[读米公手札书法] 颖锋若针绣天章,左右纵横彩云翔,天才若雨润朱丝,渴田行云春意扬。
[学书笔记] 逸少真趣自天得,古泉碧水洗白鹅。南宫颠狂如秋草,迎寒带露临冰河。云间白蕉慕风雅,画兰悟理作短歌。我意已醉不能行,摹风写草卧旧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牧云斋学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