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0-7-29 10:00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0-8-10 15:15 编辑

转载:冯仲华先生寄来的跋文一一一邵川今年4月2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编的《东方艺林》杂志第2期(总第286期),刊发了小文《林散之接见日本书道家访华参观团考证始末》。5月4日,我寄赠该刊杂志给安庆冯仲华先生,并告之拟将林老书《中日友谊诗卷》裱成手卷,以作珍藏,请先生题跋一段文字,以结翰墨缘也。5月19日,收到冯仲华先生寄来的跋文,通篇纵横挥洒,气韵生动。淡墨如云似海,浓墨丰盈厚重。同时附赠近作诗二首,现展示于博客中,以飨同道。冯仲华先生跋文: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先师散老书名远播海外,于一九七五年三月首次会见日本书道访华团,作《中日友谊诗四章》咏颂两国书道渊深友谊,并写赠日本客人。先师同时所书诗卷数幅:一赠邵子退先生,一贻陈慎之,一赐于我。慎之持卷后转赠季汉章,季汉章出版面世。此幅乃先师书赠邵老卷,今归邵老嫡孙邵川庋藏。邵川近拟装裱把玩,嘱余跋识。先辈手泽,可不宝诸岁月迁流如白驹过隙,忽忽三十馀年矣。二老及慎之均已作古,展对遗墨,往事如昨,不禁泣然也己。                                             零九年五月 冯仲华拜识                                                       (2009.5.16)
                                             谒采石矶先师江上草堂艺术馆                                          曲幽一径隐脩篁,林木依稀旧草堂。                                          往日门生今白首,重来愧己负恩光。
                                                          扫祭先师墓                                       翠螺山色郁苍苍,墓草青青散墨香。                                       扫祭诸君齐誓勉,薪传德艺力光扬。                                              冯仲华呤稿 零九年三月
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201008/5/84611_1281002378tmU3.jpg
http://blog.shufa.org/attachment/201008/5/84611_12810023794pQ4.jpg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0-7-29 14:55

{:1_193:} {:1_193:}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0-7-30 16:27

转载一一一巢湖市广播电台记者柯芳女士文章



                                                                  见到了冯老师



      五月二日,我带着秋水老师写的亲笔信到安庆去拜访林散之先生弟子们,终于使我的宜城游成行。安庆是黄梅戏之乡,安庆人说话就像唱歌一样好听,安庆是一个古老的城市,也一定是个美丽的城市。如果不是因为要去拜访书画家,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去一一一安庆这个令人向往的城市。
      二日上午乘车到高河再转车去了安庆。首先与冯仲华老师联系好,安顿下后,下午两点多钟来到了冯老师的家。在《纪念林散之先生诞辰110周年文集》一书中,收录了冯老师的两篇文章,冯老师不愧为林散之先生的高徒,诗作的好,文章写得好,他的文章《仰之弥高,大哉夫子》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真羡慕他能有幸成为林老的学生,在林老的身边求学,林老爱学生,学生深爱、敬重老师。
         见到了冯老师,与我想像中的冯老师有些差别,冯老师已经是七十一岁的学者了。我说起他与林老的师生情,为他在此生能求得真师羡慕不已,他高兴地说:“这是缘分”!冯仲华老师于1957年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与同学尉天池一起拜同校教育系教授沈子善学书法。后沈教授去世正式拜林散之先生为师,深受林老器重。他拿出了清明节去马鞍山谒散之墓的影集给我看。首先看到了一幅油画作品《林散之先生》。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想看,越看越亲切。林散之他老人家不讲究吃,不讲究穿,穿的是一件汗衫,家徒四壁。我记得从书中获知,林散之出门在外或到北京开会,用一只竹篮盛着文房四宝,随身带创作,在人间留下的是金碧辉煌、光芒四射的书画作品。林散之老人家一生追求诗、书、画艺术,淡泊名利,品德高,不求时名求史名,为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千年一遇的“草圣”。一谈起他们的恩师冯老师敬佩不已,说起了林老平易近人的轶事,林老的音容笑貌仿佛在眼前。林老在扬州时,有一个担剃头挑子的理发师给他理发,喜欢林老的书法,林老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他。在南京名声大振时,有个小青年根本不认识林老,林老也送他一幅字。是的,我想到曾在书中看到,林老到晚年时抱病创作,有求必应,说:“古人王羲之、赵孟眺他们在世时写的作品比我多,可是今天流传下来的有多少?”林老就像春蚕一样要把最好的东西留在人间。冯老师拿出了去马鞍山谒墓时所作的两首诗示我,我诵读起来。林老的弟子们继承了先师的衣钵,是多么谦虚啊!林老的弟子们总觉得自己离先师的要求还差十万八千里。
         最后我请冯老师给我册页上写字作纪念,他写下了“博览”二字,那字真令人赏心悦目啊!就像我们在报上看到了刊头题字那么得俊秀。学养深厚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美丽雄健的字啊!并称我柯芳女史,说“史”字是代表有学问意思!我深谢冯老师对我的勉励和鞭策!我要多读书,多写作。我原本想请他题写“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他说:“太一般化了,作为我们弟子不好这么写,可以写‘薪火相传’,就是要把林老的精神、学养、艺术一代一代传下去,发扬光大!”我请他为了我的册页题写了“名家墨萃”。冯老师送给我的条幅是“上善若水”。
         冯老师和他的先师一样不求闻达,不图虚名,在默默耕耘,1978年,他却离开了南京这个美丽的大城市,来到了自己的家乡安庆。。。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0-7-30 16:31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0-8-23 14:25 编辑

   仲华先生于书法,其少时临池,笔耕不缀,魏碑墓志,秦篆汉隶,晋唐法帖,历代名家,择优而习之,几十年做课无间寒暑,常写常新。先生诸体皆能,但自云工于行草。赵孟黻论书有云:怀素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交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识者一笑。仲华先生作书正如此:化古人,秉师承,出己意,不媚俗,不入时。先生行草书注重用笔,字立有神;用墨破水,淡中出采;结字疏朗清明,不过多交绕,不剑拔弩张,意韵静含点画之中,且渐臻佳妙,家风可见。先生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艺术顾问,安庆市书协名誉主席,书法作品曾多次入展国展,也曾获大展金奖,多为馆园碑林及国内外友人珍藏。----余龙生

宁静日 发表于 2010-7-30 17:00

冯老是林散之大师的弟子,可谓德艺双馨,值得尊敬em1em1em1em2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0-8-2 08:06

回复 25# 宁静日


谢谢!德艺双馨,是值得尊敬的!

龍山鳳水堂 发表于 2010-8-2 16:57

馮先生真正是德艺双馨,{:1_193:}

jinyang123 发表于 2010-8-2 18:26

有内功!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0-8-3 07:46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0-8-3 15:08 编辑

回复 28# jinyang123


   谢谢!{:1_193:} {:1_193:}

龍山鳳水堂 发表于 2010-8-3 16:45

em1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冯仲华一一一我崇敬的书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