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3-8 13:44

{:1_85:}{:1_122:}{:1_100:}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3-9 15:17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1-3-9 15:18 编辑

{:1_56:}{:1_56:}{:1_122:}


         三十年前,于友人书斋第一次拜读冯仲华先生的书作,那是一副行书五言联,其文:水墨开奇境、江山出画图;其字:挥洒自如,清雄峻逸,静心品味,赞叹不已。四年后的一九八一年五月,安庆市书法家协会成立,仲华先生当选主席。我亦因缘翰墨于成立大会拜识先生。记忆中,那时的仲华先生面目清癯,精神爽朗,侃侃而谈,君子之风。此后,作为协会秘书长,我便与先生有了更多的联系,或工作,或求教或谈艺,虽非过从甚密,却也常常相交往,故而逐渐对先生的为人、治学、从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与感知。至今,从相识到相交,匆匆二十七年过去,仲华先生给我的感觉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先生与良友,是书坛颇有影响的一位品格高尚、学养深厚的书法名家。


                                                                                                                         -------余   龙   生[安庆市书协主席]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3-9 15:19

{:1_56:}{:1_56:}{:1_122:}
         一九七八年春,眷恋故土,桑梓情深的仲华先生依依不舍地离开南京,惜别师友调回安庆工作,就职于安徽黄梅戏学校继续任教。后任常务副校长,一面执教,一面从事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安庆市书法家协会成立时先生当选书协主席,又挑起了传承发展安庆书法事业的重担。也就是在这以后,我与仲华先生相识相交,也因此而对仲华先生的丰富阅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为学之精神有了诸多了解与感知。
                                                
                                                   ---------------余   龙   生[安庆市书协主席]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3-9 15:21

{:1_56:}{:1_56:}{:1_118:}

         在多年的交往中,仲华先生与我交谈的内容,除了工作、书法之外,最多的是谈论如何做学问的事。先生认为:为学,要多读书,勤做课,要淡名利,甘寂寞,还要广采博取,厚积薄发。这是先生所提倡也是他自己的为学精神。对于时下书坛浮躁之风,先生在同道挚友间,亦时有直言论及:现在书坛有些有相当名气的人,其实不读书,不做课,还好标榜自己,这是不可取的。真写字,真追求书法艺术的人要多读书增加学养,学养积累得深了,字才能发出光彩,学养不深,其字必定暗然无光,把精力花在炒作与应酬上是不值得的。

                                                      ------------余   龙   生[安庆市书协主席]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3-9 15:22

{:1_56:}{:1_56:}{:1_117:}

      几十年来,仲华先生坚持读书不停,买书不断,有感而发时便著文写诗,挥毫留痕,雪藏发表,随心随意,既不炒作,也不张扬。我读过先生发表过的一些诗文,从中似能体味出太白之浪漫,少陵之深沉,摩诘之清新,稼轩之豪放,如“疏篱淡菊晚香时,梅雪清心瘦鹤姿。梦入诗情情入笔,东风昨夜动雷池。”(《元旦望江熊入梦先生书展》);“倩影婆娑堪自怜,翩翩红醉舞霜前。林枫纵比春花艳,不敌风姿老少年。”(《题画诗一首》);“寺入山门古,老僧亦盛情。通名称觉悟,奉果话长生。清净缘逃劫,修持本在诚。禅堂时一坐,法雨洗尘襟。”(《游普陀山法雨禅寺》)。不久前,先生为安庆赵朴初故居撰题并书写了一副楹联,文曰“江山故宅,居士超凡入圣;翰墨澄怀,先生明月清风。”是联意境高远,正大气象,佳联妙墨,回味悠长,饱含着先生对吾乡先贤赵朴初先生的崇敬之情。先生用隶书挥就的这副楹联,今已镌成抱柱联镶挂在故居的堂柱上,为来来往往的游人墨客品味赏析,拍照留念。


                                          ---------余   龙   生[安庆市书协主席]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3-9 15:33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1-3-9 15:34 编辑

{:1_56:}{:1_56:}{:1_122:}


         仲华先生一九五七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就读于中文系,毕业后就地分配在南京任教。从读书求学到教书育人,先生客居六朝古都——南京工作、生活了二十余年,可谓是先生人生旅途中一段漫长非凡而终生难忘的历程。这二十余年,先生正值立身做人,研习诗文,勤耕砚田的盛年之时,有幸深得沈子善、林散之两位大家恩师亲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而受益终生。早在大学就读之时,先生与同窗好友尉天池一同师从时任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沈子善先生习书[沈子善先生是抗战时期中国著名书法家。当年在重庆,曾任聚集有陈立夫、于右任、沈尹默、许世英、顾毓秀等中国书坛精英而成立的中国书学研究会干事长,创办了中国第一份书法艺术杂志《书学》,并由他亲自担任主编]。沈先生不但从事书学研究,而且勤于笔耕,精研二王,其清丽遒健的行草书当时即为世人所重。作为沈先生门下,仲华先生深得恩师教诲,读书习字,未敢懈怠,且广泛涉猎,用心感悟,故而功底深厚,积学渐近。上世纪六十年代沈子善先生仙归后,先生复与尉天池拜于相识有年,敬佩已久的林散之先生门下继续研习诗文,精研书法。
                                    ---------余   龙   生[安庆市书协主席]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3-9 15:58

{:1_118:}{:1_122:}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3-10 11:27

{:1_56:} {:1_122:}

       仲华五十年前就读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从沈子善学书,后又师事林散之。此两翁皆书坛大家,散翁四体兼备,尤以草书卓越冠世。仲华之书亲得两翁口传手授,乃取法乎上,循序而进,举凡汉魏晋唐,无不入其萤窗雪案,神解于中,而物化为今世之金玉矣。
            一一俞律先生《菊味轩随笔》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3-10 11:28

{:1_56:} {:1_56:} {:1_117:}

      丁亥夏月,予居匡庐,涤尽暑烦乃返。而金陵余热犹在,适高民持冯仲华诗书来,予略阅一过,即感清气袭面,及再细读,则朱炎顿消,肺腑皆清矣。仲华之书,高雅古致,情深调合,如端坐佳士,无一点俗氛。当今之书家每有借口时代,鄙薄传统,视古碑帖如草芥者,偶或临之,亦不甚经心,率尔求新,如无根之木,何能发新芽哉!
            一一俞律先生《菊味轩随笔》

陡梯书屋主 发表于 2011-3-10 11:29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1-3-10 11:35 编辑

{:1_56:} {:1_56:} {:1_122:}


       散翁弟子无论实与不实,能诗者寥若晨星,即或亦能拼凑韵语,调节平仄,而终不解诗为何物,真得散翁颔首者不过数人,仲华其一也。前者仲华数以诗示予,击节读之,是真得散翁遗绪者,俊逸之气,亦得之于古,可知自三百篇而下,皆有所涉猎,尤不懈于唐宋。乃下笔如此清拔,以如此之诗,益如此之书,则诗书皆发抒自得,迹显心通,风规自远矣!
                            一一俞律先生《菊味轩随笔》
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查看完整版本: 冯仲华一一一我崇敬的书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