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碑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建议大家讨论一下
如何理解碑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建议大家讨论一下,如果可能的话,请各位发一些作品(贴、临对照),这对后学者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如何理解碑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建议大家讨论一下
这个建议好,交流体会更直接,我支持。如何理解碑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建议大家讨论一下
你的问题很好!但并不是用文字就能讲清的。我想还你先来开头,用文字与照片讲一讲你的理解,不管是深是浅,大家会跟上来的。如何理解碑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建议大家讨论一下
墨迹相对来说是好理解的,临习者如具备一定功力要想临的象并不难,我这里说的临是忠实与原贴,而碑刻则不然,存在一个还原笔意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透过刀法看笔法。如何理解碑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建议大家讨论一下
[这个贴子最后由longzzs在 2004/02/12 11:10am 第 2 次编辑]这样的临写显然是不成功的,缺乏书写感,只是一味刻摹。
如何理解碑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建议大家讨论一下
[这个贴子最后由longzzs在 2004/02/12 01:23pm 第 1 次编辑]对于损坏较严重的碑刻,还原笔意更难
如何理解碑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建议大家讨论一下
longzzs的做法很好!不仅能使大家看到临帖中碰到的问题,还能想出解决的方法。望有条件的朋友们都来说一说!
如何理解碑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建议大家讨论一下
相关资料收集分析对比很重要。如同一时代的、同一人的不同碑刻、不同拓本、墨迹等等。
总之费时费力费银子! 重要的是,结合同一人的黑迹。比如,临勤礼碑时可以参考一下自书告身。
再者,一定要认真读帖,除临时要读之外,还要在平时多读。因为临 写功利心太强,而不临时可以认真 去琢磨笔法。
还有,随着经验的积累,感悟力会提高。 大凡石刻虽一石,而墨本辄不同,盖纸有厚薄、粗细、燥湿、墨有浓淡,用墨有轻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随之,故兰亭难辩。然真知书法者,一见便当了然,正不在肥瘦明暗之间也。——赵孟[兆页] 松雪斋书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