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自得
发表于 2009-10-3 13:50
独乐乐为自己所乐,其乐在心。众乐乐为大众所乐,其乐在于传乐。
古雨墨客
发表于 2009-10-4 00:41
众乐乐常不乐.何也.em30 em30 em30
独乐乐常多乐.何也.em7 em7 em7
[ 本帖最后由 古雨墨客 于 2009-10-4 00:42 编辑 ]
黄记文
发表于 2009-10-4 00:41
书法艺术不能拘泥於独乐乐,也不能拘泥於众乐乐。
1)如果视书法为一门艺术,那么书法艺术的创作,原就不止於表现形式技巧而能满足其发表的冲激力,而必须能将其思想感情甚至志节生命,透过纯熟的技法,藉形象传达出来,才算成功。艺术的表现,本不是逻辑的,知性的,甚至不是意识的。而是要靠悟性化为表现。然而孙过庭说:东晋士人,互相陶染,至於王,谢之族,郗,庾之伦,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昧。
2)知音难得,评书不易,贵耳贱目,古今通病。“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既昧所见,尤喻所闻;或以年职自高,轻致陵诮。”
践宇
发表于 2009-10-4 13:22
黄宾虹生前知音甚少,曾预言50年后自己的艺术价值方能为社会认同,现今的确掀起了研究热潮,此为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齐白石生前即为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雅俗共赏,是否因此就可以说齐白石高于黄宾虹呢??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9-10-4 13:30
原帖由 践宇 于 2009-10-4 13:2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黄宾虹生前知音甚少,曾预言50年后自己的艺术价值方能为社会认同,现今的确掀起了研究热潮,此为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齐白石生前即为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雅俗共赏,是否因此就可以说齐白石高于黄宾虹呢??
em1 em1 践宇兄问的好!艺术的价值,是需要艺术的眼光来审视的。“高书不入俗眼”,说的即是此理啊!
践宇
发表于 2009-10-4 13:55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9-10-4 13:30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em1 em1 践宇兄问的好!艺术的价值,是需要艺术的眼光来审视的。“高书不入俗眼”,说的即是此理啊!
琴岛大布衣 您好em13 em13
我一直觉得纯粹的艺术是孤独的,至于是否被周围认同是别人的事,能否成为历史人物及潮流是历史的选择与巧合!!
吴建军
发表于 2009-10-4 23:00
我與大家的想法可能不一樣
前些天與老師討論。
他也談到娛 的問題。
我說,我不覺得樂,但有思攷,我喜歡思攷。
在思攷的探索中不斷接近心中的彼岸。
吴建军
发表于 2009-10-4 23:02
只從樂的角度來說,
無論獨樂與衆樂,
深度是首要的,或說是藝術深度。
沒有深度,樂也是淺樂,樂得不什麽意義呢?
吴建军
发表于 2009-10-4 23:10
引用拙文結尾,
<有关书法面临当代语境的一点思考>2007年11月
艺术既属于艺术家个人的,又属于社会的。作为艺术家个人的方面,我以为主要还是前面谈过的,关于自我的修养。而艺术与社会结合起来,问题就复杂了。诸如流行的会遇到的问题如:艺术作品的复制与灵魂的失落、媚俗等。我的理想:艺术家既不能隐居深谷以求心灵中终极追求的完整,也不能成为原一平那样绝对的经济弄潮儿。最和谐的方式还是艺术家与艺术市场形成良性互动。艺术家需要积极的参与思考社会,艺术家应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而不是社会以外的看客。同时,艺术家亦要保留自己珍贵的品质,守住艺术家独立的人格。
古雨墨客
发表于 2009-10-5 00:39
书家或可先独乐乐.精于书.游于易.无为无不为也.众乐乐岂是书家可强求者.时也顺何妨独乐而后及于众而乐.时不顺也.亦可啸傲江湖.独乐不降其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