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近墨
发表于 2009-5-3 16:27
5尺以上大横幅
吴近墨
发表于 2009-5-3 16:34
5尺以上大横幅
吴近墨
发表于 2009-5-3 16:35
3.宏观把握与微观精作的结合 所谓宏观把握,即要求“再现”出范本的格调、神韵等,也即达到“神似”。所谓微观精作,就是要求具体而准确地临出范本帖字的笔法、笔势、结体等特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形似”。(16)
“神”与“形”是辩证统一的。形似要求一丝不苟地临写,尽可能地把点画精雕细作,将笔势往来交待得一清二楚,把结构临摹得真赝无爽。“形似”是“神似”的基础,没有对笔法的“穷形尽相”,要表现书法的神韵风采简直是一种天真的想象。因此,只有“形似”才能达到真正的“神似”。一旦对笔法和结构获得一定功力之后,更要从整体章法中去追求字势的流贯,行气的连绵和通篇的变化与和谐。总之,要从细处入手,从大处着眼,自“形似”上升到“神形具出”,将客观把握与微观精作有机结合起来,就是临摹的要诀。(17)
[ 本帖最后由 吴近墨 于 2009-5-3 21:11 编辑 ]
吴近墨
发表于 2009-5-3 16:36
5尺以上大横幅
吴近墨
发表于 2009-5-3 16:38
5尺以上大横幅
吴近墨
发表于 2009-5-3 16:39
三、最后谈谈临摹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就我在校园以及社会上多年的书法教学中发现的临摹“常见病”看,临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临摹不能自作主张 有的人临摹只是“形式形式”,表面看是在临帖,但实际上看帖如走马观花,看一眼可以临几个字。他们所临的字,见不到一点“帖味”,临写实际上是整篇誊抄。我们说,临帖是一种对比,帖上之字与自己所临之字是对比的双方。对照字帖,通过对点画线条、结体造型和整体感觉的比较,便能发现许多问题。找到差距,得到启迪,才能逐步改变自己原先除自己意外谁也不欢喜的“自由体”。自作主张的临写,便会失去对比、矫正作用,是临书的大敌。(18)
[ 本帖最后由 吴近墨 于 2009-5-3 16:42 编辑 ]
吴近墨
发表于 2009-5-3 16:40
5尺以上大横幅
吴近墨
发表于 2009-5-3 16:41
5尺以上大横幅
吴近墨
发表于 2009-5-3 16:41
2.临摹不能见异思迁 有的人临帖用心不专,一本字帖没好好地临上几天又改来换去,结果整天忙忙碌碌,写出来的字却非驴非马。临摹不但要刻苦,而且要专一。选中一本合适的字帖,就得专心致志地临摹下去,直到消化吸收。待到较全面地掌握了一种字体的书法技巧,再临其它帖,也就事半功倍了。如果一开始就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就有“迷路”的可能。(19)
3.临摹不能一曝十寒 临摹是一种技法训练,它通过规范化的人手肌肉运动,获得与法帖基本吻合的良好书写习惯。所以,临摹贵持之以恒,经久不断。有的人开始劲头十足,但临写一段时间,自己看看没什么长进,因而情绪低落。于是临帖也就坚持不下去,时断时续,一曝十寒,我以为,书法中出现“自己看看没多大进步”或“越写越不像样”的现象,这并不意味着真的停滞或退步,反而是一种进化,达到了眼高手低的阶段。未学书法之前,书法鉴赏力差,所以无所谓好坏之分,现在经过联系,接受字帖的美感,审美眼光迅速提高,对书写的自我要求也提高了,但此时,手上的技法却跟不上,所以“眼中有神而手下有鬼”,自己对自己会深感不满。临摹阶段“眼高手低”的出现正是新的进步的开端。如果这时不泄气而是强化“手法”训练,那么,临摹就很快会有突破性进展!(20)
[ 本帖最后由 吴近墨 于 2009-5-3 21:11 编辑 ]
吴近墨
发表于 2009-5-3 16:43
5尺以上大横幅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