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淳古堂 于 2008-12-8 13:40 编辑 ] em2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相遇书法公社
在当代书坛里,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在自己书写创作中保持创造和发现的眼光,保持书法创作的个人情怀,苏州的李双阳算是其中的一个,并且是佼佼者。我爱读他的作品,常有常读常新之感。其实双阳的关注早在十年前,因为他骨子里有一股豪气和字眼里的灵气,我开始对他的作品充满期待。对他作品的探寻和表述写在我的一篇文章里,这次书法公社的相遇,让我们看到了他书写的纯粹、干净。属于能摸到作者情怀的那种轻松,以渐出风度之美,对他的作品我不喜欢用“风格”来表述,因为用“风度”对他更合适。这次他的作品着实又让我沉思一番。同样是关于帖学的思考,同样是追忆“二王”传统的笔踪,李双阳的作品,没有简单复制“二王”笔法,当前帖学的流行理解,目前他对帖学的理解还处于领跑的位置。为什么?一方面,因为他一直坚守理解历史,关注当代的书写立场,这就把他的书写从模式化传统习惯中解放出来,李双阳更关心是“笔下的书法成为最简略生命的轨迹”(李双阳语),也就更加关心书法的自身和当下性。他的书写不是重复经典,而是为了给自己找一条书法的话语缝隙。以期由此真正理解书法的精神。另一方面,因为他在书写中贯注着难得的精神诚恳。这种书写姿态非常值得注意的,大凡现在的书法作者,在对待传统问题,几乎都认为,只要恢复古人的那笔法,那套经典的笔法,就能恢复一个时代的经典与辉煌。我想不论是笔法还是线条,只要它不与自己的心灵和精神触角相遇时,书法只是重复。假如这样,新帖学将会有巨大的危险。我想李双阳仅仅按照传统的路子,他的书法将迅速淹没在当下书写潮流中。很庆幸,他之所以是他,似乎早就意识到这种书写方式的局限性,而是尽可能在有限的传统经典里,理解历史,有新的态度理解历史,并守住自己理解历史的情感起点,酝酿当代的书法情怀与精神。这一点我们对双阳的作品又用了新期待,张旭光先生在《儒雅与奔放之间》同样用当代的高度在期待双阳的新的升华。
我们这个时代是在呼唤真正大家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出经典的时代,一批全国才俊用不同方式演绎的书法的内涵,并酝酿着自己的气候。但我们总觉得我们这个时代还是出不了大家的时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敏锐眼光发现这些大家,并且还没有足够大的胸怀容纳他们,这是真正原因。我们早一天发现他们容纳他们,真正的大家时代就早一天的到来,但我坚信这个时代距我们不远。
[ 本帖最后由 潇遥 于 2008-12-8 15:17 编辑 ] 原帖由 淳古堂 于 2008-12-8 13:3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能看!有些还显得凌乱,尤其横幅作品,好像还理解的不够,...不过比胡秋萍整的在路......还是少了一些雅韵的兴致与趣味....当然是古雅的成分了.......刚刚结束的二街草书展就很差......(想想....还是得罪人了, ...
我一直在期待这样异样的声音,当然更渴望有深度的批评.0
[ 本帖最后由 李双阳 于 2008-12-8 17:40 编辑 ] 原帖由 潇遥 于 2008-12-8 15:16 发表 http://bbs.shufa.org/images/common/back.gif
在当代书坛里,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在自己书写创作中保持创造和发现的眼光,保持书法创作的个人情怀,苏州的李双阳算是其中的一个,并且是佼佼者。我爱读他的作品,常有常读常新之感。其实双阳的关注早在十年前,因 ...
感谢萧遥先生多年来的关注!您的字里行间传递着一股心灵相通的情素,您的解剖有助于我更深层的思考,总结,发展.对于您言之有物的评论,再次表示感谢! 五一书协草书班与先生相识,不但交流了书法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感觉双阳先生具有我们北方人的豪爽,绝对是性情中人。em13 精彩!!!em1 em1 em13 祝贺双阳!
70笔阵 一面 飘扬的旗帜.
[ 本帖最后由 谢景行 于 2008-12-8 21:57 编辑 ] 祝贺双阳!
70笔阵 一面 飘扬的旗帜.
em1 em1 em13 em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