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
发表于 2008-11-18 20:25
原帖由 书艺公社 于 2008-10-29 11:3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很有才情,做人还是要低调一些好,
简介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___申报中》
这一句叫人不免感到有气盛之嫌。
无奈波段
发表于 2008-11-18 23:27
云蒙山上那些“到此一 游”颇有风味。em4 em4 em4 em4
空一
发表于 2008-11-20 15:44
娃是个好娃em4 em4 em4
望收天
发表于 2008-11-21 14:28
和尚对我
如是说:
“慢慢来,过的去”,
与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周红红
发表于 2008-11-21 18:01
和尚对我
如是说:
“慢慢来,过的去”,
与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em1 em1 em1 em1 em1em11 em11 em11 em11 em1 em1 em1
hunt
发表于 2008-11-22 11:02
无论字还是画,em1 相当的好
长江一沙鸥
发表于 2008-11-24 14:51
已经是第三次这样仔细的读海林兄的作品了。他的作品有很多让我喜欢的地方,良好的艺术感觉、对形式感的恰当把握、十分投入的状态以及善于融合各种艺术形式之长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独特的情趣和意味……
有几点想法与兄交流:
1、关于为艺的“加法”和 “减法”问题。从你的文字和作品中,可以看出你目前更热衷于做“减法”,以书法为例,用笔大胆爽快,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自觉“心手双畅”,往往能直指艺术的本真,这是艺术创作非常难得的状态。但同时线条的简单化处理和作品形式面貌的机械重复又是你无法回避的缺点。其实,无论做“加法”还是 “减法”并不重要,这只是手段问题,关键是作品要好,有质量、有深度、有广度。做“加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容易使作品丰富,但处理不好,也容易为艺术而艺术,流于形式,不能表现艺术的本真。做“减法” 是一个不断扬弃、提炼的过程,直指本心,尽快形成自己的风格,但处理不好,没有量的积累,有简单、单薄、草率之弊。虽然艺术的道路各有不同,但同时艺术修炼也是一辈子的事情,它有自己自然生长的规律。一般来说,青年时期打基础,还是多做“加法”好,自古以来,大艺术家打基础都能做到厚、博、深,然后随着修养、学识和人生历练的丰富,、融会贯通,删繁就简,彰显艺术个性。你凭自己的聪明和才情很快走到现在这种程度,应该说是很难得的,关键是以后的路怎么走,这才是最重要的。最近看齐白石的传记,才真正了解他在随意挥洒的后面所下的苦功,以他天才般的才华尚且这样下“笨”功夫,遑论平凡中人?在国外展览,有人问漆画大家乔十光画一幅画要多长时间,乔十光说三、四个月,迎来一片惊呼,他们以为至少要两三年;同样的答案在国内也会迎来一片惊呼,因为国人以为两三个星期就足够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艺术已失去了耐心,中国艺术正向“快餐文化”沦落。
2、几点建议:
(1)你用笔痛快淋漓,用你的话来说,追求一种“心手双畅”的状态,但缺乏节奏变化,且多数时间较快,有的线条质量不高,未得精妙的变化。同是写“二王”系列,追求与你相似的李双阳,无论在节奏变化、线条质量还是细节的处理上都是你可以借鉴的。
(2)你的小作品如团扇、斗方写得性情而雅致,颇有书卷味,我很喜欢,如果你多用一些快面的用笔破一下,效果会更丰富些。古人论书,不用“线条”的概念,而用“使转”,其中差异,值得细细玩味。你的大幅草用笔将帖的笔法简单放大,书线条显得尖、薄、弱,章法无主次之分,凌乱而不贯气,要知大字笔法和小字笔法各成体系,不能简单移植。
(3)简洁、明快、自然、生动是你的长处,这是你做“减法”的结果,但尚不能做到以少胜多。以我的经验,学草书按草书字法依葫芦画瓢和理解了草书演变过程后再写,同样的笔画,感觉完全不同,这里面有一个理解和感悟的过程。未经过锤炼的随意挥洒常常是粗糙的。
(4)你绘画能以书入画,起点较高,但构图和用笔都太零碎,缺乏概括性和整体感,还须进一步深入传统下苦功。
有感而发,难免片面、偏激,冒犯之处,还望海涵。
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人大常委会 王贞华
长江一沙鸥
发表于 2008-11-24 14:54
已经是第三次这样仔细的读海林兄的作品了。他的作品有很多让我喜欢的地方,良好的艺术感觉、对形式感的恰当把握、十分投入的状态以及善于融合各种艺术形式之长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独特的情趣和意味……
有几点想法与兄交流:
1、关于为艺的“加法”和 “减法”问题。从你的文字和作品中,可以看出你目前更热衷于做“减法”,以书法为例,用笔大胆爽快,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自觉“心手双畅”,往往能直指艺术的本真,这是艺术创作非常难得的状态。但同时线条的简单化处理和作品形式面貌的机械重复又是你无法回避的缺点。其实,无论做“加法”还是 “减法”并不重要,这只是手段问题,关键是作品要好,有质量、有深度、有广度。做“加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容易使作品丰富,但处理不好,也容易为艺术而艺术,流于形式,不能表现艺术的本真。做“减法” 是一个不断扬弃、提炼的过程,直指本心,尽快形成自己的风格,但处理不好,没有量的积累,有简单、单薄、草率之弊。虽然艺术的道路各有不同,但同时艺术修炼也是一辈子的事情,它有自己自然生长的规律。一般来说,青年时期打基础,还是多做“加法”好,自古以来,大艺术家打基础都能做到厚、博、深,然后随着修养、学识和人生历练的丰富,、融会贯通,删繁就简,彰显艺术个性。你凭自己的聪明和才情很快走到现在这种程度,应该说是很难得的,关键是以后的路怎么走,这才是最重要的。最近看齐白石的传记,才真正了解他在随意挥洒的后面所下的苦功,以他天才般的才华尚且这样下“笨”功夫,遑论平凡中人?在国外展览,有人问漆画大家乔十光画一幅画要多长时间,乔十光说三、四个月,迎来一片惊呼,他们以为至少要两三年;同样的答案在国内也会迎来一片惊呼,因为国人以为两三个星期就足够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艺术已失去了耐心,中国艺术正向“快餐文化”沦落。
2、几点建议:
(1)你用笔痛快淋漓,用你的话来说,追求一种“心手双畅”的状态,但缺乏节奏变化,且多数时间较快,有的线条质量不高,未得精妙的变化。同是写“二王”系列,追求与你相似的李双阳,无论在节奏变化、线条质量还是细节的处理上都是你可以借鉴的。
(2)你的小作品如团扇、斗方写得性情而雅致,颇有书卷味,我很喜欢,如果你多用一些快面的用笔破一下,效果会更丰富些。古人论书,不用“线条”的概念,而用“使转”,其中差异,值得细细玩味。你的大幅草用笔将帖的笔法简单放大,书线条显得尖、薄、弱,章法无主次之分,凌乱而不贯气,要知大字笔法和小字笔法各成体系,不能简单移植。
(3)简洁、明快、自然、生动是你的长处,这是你做“减法”的结果,但尚不能做到以少胜多。以我的经验,学草书按草书字法依葫芦画瓢和理解了草书演变过程后再写,同样的笔画,感觉完全不同,这里面有一个理解和感悟的过程。未经过锤炼的随意挥洒常常是粗糙的。
(4)你绘画能以书入画,起点较高,但构图和用笔都太零碎,缺乏概括性和整体感,还须进一步深入传统下苦功。
有感而发,难免片面、偏激,冒犯之处,还望海涵。
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人大常委会 王贞华
云山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6:40
em1 em1 em1
----------------------------------------------------------------
寿建刚 浙江兰溪市教育局 (321100)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兰溪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电话:13706897290
徐鑫华
发表于 2008-11-25 12:37
em1 em1 欣赏 ,作品山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