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笔法举要
近习《张猛龙碑》不得要领,偶得一书,认真研读,受益匪浅,故发帖与大家共享。em13 em13 em13 em13 em13
张猛龙碑笔法举要
1起笔行笔收笔
故人云:“用笔须沉着,虽然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是指每写一笔一画的过程中,都有三个组成部分,即起笔行笔和收笔,又称“三折法”。
起笔是一画的开始,是点画形象的关键。《张猛龙》碑基本笔画的起笔取峻势,藏锋逆入,截成方头。
行笔又叫走笔,行笔时要求中锋,为使笔画方峻有力,富于节奏变化,应克服一掠而过,需掌握好力度与速度,即轻重,急徐等。
收笔是一画的结束,有往必收,无垂不缩,力到回锋收笔,笔画丰满充实。
2中锋,侧锋
中锋是指笔锋在笔画的中线运行,如后汉蔡邕所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是中国书法传统的根本笔法。书写时,通过腕的运动,使笔锋有提有按,笔毫圆满的向两边铺开。为使点画血肉丰满,筋骨内含,所以历来书家奉行中锋的笔法准则,并誉之为“锥画沙”。所以,写《张猛龙碑》,也要以中锋为主,但也要结合使用侧锋。其实,中侧峰是相互依赖而并存的两种基本笔法,无“侧”也就无所谓“中”。
侧锋是笔锋在笔画的一侧运行,笔偃则峰侧,能使笔画锋楞外露,刚劲犀利,清晰生动,神采飞扬。《张猛龙碑》中笔画,其落笔取势多采用侧锋的写法,也称切锋法,即入纸时,切出两个棱角,然后反锋,反锋是将侧锋转为中锋,行笔时便是中锋状态。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点画见棱见角,笔力充盈。切峰时还要注意切的角度和方向,写横画是向下切峰,写竖,撇是向右切锋,写点时则要视其点的走向判断切锋的角度,且与翻是连续动作,一切即翻,不能迟疑,用笔必须果断利落准确。翻锋时笔管可稍作捻管动作,将锋转正为行笔蓄势准备。
张猛龙碑笔法举要
3藏锋、露锋藏锋是指笔锋锋芒内敛在笔画中间而不外露,起笔多用逆锋,收笔多用回锋,藏锋巧妙,可得含蓄之美。露锋是指笔锋锋芒外露,一般笔画起笔时称为顺峰,收笔时称为出锋,其用笔利索,精神外耀,可得俊秀之笔。
4转锋、折锋
转锋是在笔毫触纸后稍提起,然后转换笔锋。作曲度较大的弧线运动。“转以成圆”易得其浑然。
折锋是先顿笔然后稍提锋,断然改变方向,作折线运动,“折以成方”,并显露棱角,易得其方峻。
5方笔、圆笔
方笔是指笔画的起笔、收笔处呈方形,折笔处有棱角,属隶书遗法,外拓豪放,具力量美。
圆笔是指笔画的起笔收笔转笔处无棱角,起笔用裹锋(书写时整个笔锋成圆锥状的用锋方法,其线条凝练,富立体感),收笔用转锋,属篆书遗法,圆劲含蓄,具形式美。
南宋书法家姜夔认为,“方圆者真草之体用。真贵方草贵圆,方者参之圆,圆者应以方,斯为妙也。”清时康有为也认为,“方圆虽然不同,然妙在方圆并举,”圆笔圆转遒劲,活泼健秀,但如果单用,则易于轻浮,单薄。方笔方正庄重,刚健雄浑,倘纯用方笔,则又显得呆板拘谨,缺乏神采。方圆并举可方而不笨,圆而不弱,补偏救弊,相得益彰。所以历来书家都主张方圆兼使,《张猛龙碑》就是以方为主,方圆并举的。
张猛龙碑笔法举要
6提按笔毫在纸面上做上下运动,称为提按,属于用笔的重要手段,是使笔画产生粗细,节奏等变化的关键,提按有轻重之说。*抢笔:指行笔至笔画尽处,提笔离纸时的“回力”动作。*顿笔:即按笔,指在垂直方向向下重按用笔的动作,力度大于“蹲”,“驻”。*蹲笔:用笔如“顿”,但按笔力度较“顿”为轻。*驻笔:不提,不顿,不转,按笔力量小于“顿”与“蹲”,即稍停。停以取势,力到纸即行,属意会之笔。
*挫笔:指运笔时突然停止,提笔换向再按,并稍向前挫动走笔。*钮笔:笔锋即下行又逆返,与回锋不同,回锋用转。钮锋用逆。 我是油田的。
有机会交流一下。 原帖由 雪晴斋 于 2008-10-19 23:2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是油田的。
有机会交流一下。
好的。em13 em13 em13 em1 em1 em1 em1 em13 em13
页:
[1]